行李門中的「偽造異見」 - 曾志豪

行李門中的「偽造異見」 - 曾志豪

一件簡單的行李,居然可以擾攘數周,真不知那些盲撐特首、替梁家抹屁股的政黨,例如工聯會,有無計算過自己在立法會選舉的利害得失?
「行李門事件」也可以看到香港踏入梁氏治港的特色,便是「偽造異見」。
社會多元,一件事有不同看法,本屬正常;我們能從紛擾的民意,得知社會民意構成,對制定政策,有重要參考作用。
台灣對「廢死」和「反廢死」壁壘分明,所以小燈泡事件,既有憤怒的死刑支持者,但仍有民眾堅定廢除死刑。
當政者處理死刑課題,便要小心考慮這些分歧。前提是,這些「異見」都是真實而不是偽造。
香港不同,梁氏治港後,民間突然湧現了一批來路不明的「愛字頭幫字頭」組織,自稱自發,在每一個政治事件,特別是特區政府施政受批評的時候,「挺身而出」。
例如「行李門事件」,敵人反對我便支持,你批評特首我便支持特首。
然而這些人面目模糊,多次捲入收錢撐場的疑雲;而且論述不清、水平低劣。
「一次唔算濫權,多次才算濫權」、「如果國泰職員真係聽完特首電話而喊,係顯示佢專業有問題。顧客永遠是對的」。這些已經是挑戰人類智力的底線。
這些突然爆出來的「異見」,試圖製造「不是一面倒」的現象,外間觀察家不知就裏,以為香港這個城市是可以接受「特權」、接受「貪腐」,以為香港人連基本的是非價值都淪喪混亂。
這些「偽造的異見」,對政府完全沒有好處,自製支持聲音,自欺欺人,就像歷史上的昏君,四面楚歌,仍沉醉在身邊群小鼠輩山呼萬歲的安穩。王征也曾跳騎馬舞,自製「反對發牌」的民意假象,最終自掘墳墓。
偽造異見和特事特辦,累己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