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喜歡英女皇 - 陶傑

香港人喜歡英女皇 - 陶傑

英女皇九十歲壽辰,「脫殖」之後的許多香港人,也跟着開心慶賀。
看在另一些愛國愛港的眼中,又難免加倍妒恨。香港人喜歡英女皇。此一感情可惜又無法用「基本法」約束。主張港獨已經很難控告,換了一支旗,卻仍心向以前那一支國旗的立憲君主,更無法剖心掏肺打壓,因為根據巴拿馬文件,許多愛國愛港的富豪及其子女,雖然嘴巴裏叫香港年輕人要以做中國人為榮,原來自己早已擁有英國國籍。這樣一來,生得太遲而不幸來不及申請英國籍的香港年輕人,心裏更愛英女皇。
中國自稱已經推翻二千年的帝制,但中國的農民人口需要皇帝。需要皇帝,本來沒有太大問題,問題是中國自從劉邦以來,皇帝是農民流寇暴力造反出身。明朝的朱元璋更是一名乞丐。乞丐憑暴力做了皇帝,竊奪政權,即升格為天子聖人,其子孫即使有智障,無礙承襲權力,主持科舉的殿試,倒過來考核讀書人。
這種權力制度比南太平洋的食人族土著酋長世襲更惡劣,因為土著酋長不會自封為上帝的兒子,食人族沒有知識份子,俱是文盲,直到傳教士將西方文明帶來,遭到烹食,然後西方回來用槍炮殺了少許人。雖然也不太令人愉快,卻還符合存優汰劣的達爾文理論,而中國的帝制權力交替,如蒙古忽必烈滅宋,殺人無數的結果,往往是劣幣驅逐良幣。
倒是中國農民不笨,終於也看穿了。八國聯軍進軍北京,對抗伊斯蘭國式的恐怖主義,懲罰清政府起用拳匪殘殺傳教士和中國基督教徒,北京平民百姓替聯軍架起木梯爬城牆。對於中國人,其實八國聯軍和滿清一樣是外國人統治,有得吃飯就好。
人性往往很簡單,用複雜的政治理論來扭曲,只會產生嚙咬,內部仇恨。香港人喜歡英女皇,除了英國皇室沒有什麼高深的儒家思想和秦始皇法家的衝突,在英治時期,英國富商如怡和太古,沒有替英女皇叫香港人愛英國,不斷嚕嚕囌囌告訴你英國很強大,而他們的子女又暗中加入了中國或北韓國籍。雖然每一家英資包括仲量行,要經香港投資中國時,都請香港華人做亞太區頭目,讓他們引路,在城牆邊搭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