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樹大招風》任意解讀樹大招風 - 仰止

蘋影話:《樹大招風》任意解讀樹大招風 - 仰止

本來沒打算看《樹大招風》,卻聽到這又是一部含有香港意識的電影,差點拿它來跟《十年》和《選老頂》並論。終於還是進場看看究竟這部電影,是否能以政治的含意去解讀。因為三位導演在接受訪問時都強烈否認有任何政治的意涵,影片開始搞的時候,連雨傘運動都未有。
我很好奇香港的歷史,怎麼不是跟妓女扯上關係,便是跟黑社會、重犯糾結不清。聲稱由真人真事改編的三大回歸前的賊王故事,也因為片首那場戲內的電視播影的是97交接儀式的片段。而整部電影彷彿展示了香港從殖民地回歸中國之後,很多的失落和無奈。連大賊葉國歡為了求財,在新時代趨勢下,也不去打劫銀行,而改在國內做走私電器的生意。無奈那時國內無官不貪,而且每一個都自以為權力很大,瞧不起來求幫助的不法之徒。任賢齊在演出這個角色方面有相當出色的表現。身為大佬竟然要在別人面前低聲下氣,由自己當家作主,變成一條狗。這個故事本身的場地和時間,很難令觀眾不從政治上去解讀。 或者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部電影無論在多少年前搞的,基本上它就有意令觀眾聯想到政治的意識,那到底是有心說甚麼話,還是另一種商業考慮,則是任由觀眾去解讀了。
香港對於黑社會和重犯在表面憎恨的態度下,其實非常敬佩。尤其是我們的電影人。《樹大招風》的調子很低沉,好像這三個大賊都成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反照,看着看着,我們竟然覺得他們的沒落和一步一步地走向末路感到嘆息。尤其是季炳雄的角色,更加是走投無路的賊相。據說這部電影主要是寫人物,可惜卓子強的角色實在表面得很,基本上連一個類型都談不上,只是個丑角。也着實破壞了影片的政治想像。
當我走出戲院時,忽然想到從另一個角度看,這部電影也可以是擦鞋作品。回歸前匪賊已走向末路,回歸後甚至連一個這樣大賊也沒有,不是表示我們回歸後有多麼好嗎?反正作品的完成,還要經過讀者去解讀,這部電影引誘你去想,卻原來想不出甚麼頭緒來。電影本身是拍得很有娛樂性的。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