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Uber於數年間急速擴展全球版圖,但於美國、西班牙、泰國等國家接連惹上官非,甚至遭禁止提供服務。本港警方於去年8月放蛇,首次拘捕7名Uber司機,控以載客取酬等罪,其中2名司機被停牌罰款,其餘則仍在審理。去年該公司發展中國市場時,稱每天有近100萬定單,但被媒體揭發定單造假。彭博撰文質疑其數字誇大,並訪問涉事司機透露造假方式。
涉事司機可獲3倍車費
其中一種是與他人串通於網絡造假。如司機沒有智能手機,可加入僅接受邀請的群組,從專業「搭車人」那裏獲得虛假定單。專業「打車人」用特製軟件「打針」,即在特定位置向附近的司機發送汽車召喚,這類人則被稱為「護士」。
涉事司機則被稱作「病人」,他們隨後接到定單,專業「搭車人」會從中監控,確保司機完成行程後,他們會向Uber支付車費。「護士」通常可以獲得1.6美元費用(約港幣12.41元),而且「病人」會退還他們的車費,同時可以從Uber獲得車費和獎金,獎金更是車費的3倍。事後Uber駐北京發言人指,會嚴肅對待欺詐行為,一經發現,便永久撤銷司機和用戶賬號。
■記者彭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