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突遭解僱,《明報》員工傷心,新聞界憤怒,梁振英卻在竊笑:輿論終於轉移了目標,行李門事件有望淡化,下月面對來港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時壓力減輕了。真的是巧合嗎?翻查資料,一看嚇一跳,《明報》社長、大馬富豪張曉卿與香港特首梁振英,在鼓吹「一帶一路」、反對港獨的唱和竟是如此頻密,如果他們聯手在張德江蒞港之前向中共遞上一份投名狀,恐怕也不足為奇。
鼓動中文媒體姓黨
張德江下月來港出席「一帶一路高𥧌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顯見中共高層仍高度重視「一帶一路」策略。而對此心領神會的,原來不只是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提了逾40次「一帶一路」的梁振英,張曉卿更早着先鞭,利用他身為世界中文報業協會首席會長的身份,鼓動中文媒體配合中共的「一帶一路」策略。
去年11月,第四十八屆世界中文報業協會年會在印尼雅加達舉行,年會主題為「中文媒體發展與『一帶一路』區域合作機遇」。張曉卿致辭時表示,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大戰略構思,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時代意義。世界中文媒體可以在全球大格局中,發揮中文媒體的優勢,扮演好「一帶一路」建設的傳播者、推動者和見證者的角色。如此號召中文媒體姓黨,張曉卿肯定讓中共領導人龍心大慰,有助化解其旗下常青集團捲入周永康、薄熙來貪腐案傳聞的影響。
而今年元旦,張曉卿在《明報》刊出的元旦獻辭以〈構築一帶一路 做好公共外交〉為題。至上月,《明報》又在香港舉辦「香港新機會──十三五規劃的挑戰」高𥧌論壇。令施政報告慘變「一帶一路」報告的梁振英,就是這個論壇的主講嘉賓。這或許是梁振英與張曉卿首度公開聯手宣傳中共的政策。
尤引人矚目的是,張曉卿在論壇狠批港獨,指香港不應該、也根本不可能獨立,還警告「若別有用心的人藉港獨議題行險僥倖,香港會付出沉重代價,不單未能與國家同步發展,而由於港獨而觸發的鬥爭,更有可能葬送香港的前途」。一個大馬富豪,如此高調批判港獨,是基於對香港社會的了解,還是基於逢迎中共的需要,不無疑問。
時機效應耐人尋味
《明報》曾以公信力第一自詡,但去年換了一個不熟悉香港的空降總編輯,如今又突然解僱報館的靈魂人物姜國元,《明報》的管理層有必要向香港公眾作出交代。雖然有《明報》員工指,姜國元遭解僱應無關當日巴拿馬文件牽涉香港政經名人的頭版報道,但是,從中港目前的政局來說,姜國元遭解僱的影響並不局限於《明報》的公信力問題,其中時機上的政治效應更耐人尋味。
其一,巴拿馬文件披露有九個中共最高層領導人的家屬開設海外離岸公司,但相關消息迄今被中國封鎖。由於中共五代領導人、所謂保守派和改革派都捲入其中,巴拿馬文件難以成為權鬥籌碼,但如果有更多內幕曝光,勢必嚴重打擊中共的執政合法性。因此,正為北戴河會議的權力重組展開博弈的中共高層,急於全面封鎖,以免同時面對更多的內憂外患。
其二,《明報》作為一份具一定公眾影響力的報章,如今與中共、與梁振英的關係打得如此火熱,這不只是《明報》的採編人員和讀者的損失,也是香港的損失。如果加上銅鑼灣書店五人被失蹤事件,中共對披露或可能披露其高層醜聞的香港報章、書刊的打壓已彰彰明甚。
其三,《明報》夜炒姜國元,既為梁振英吸引了輿論炮火,也有為張德江訪港鋪路之意。這份投名狀份量不輕,受益最多的是梁振英。對於中共高層的權鬥,港人連看戲的機會都不多。對於《明報》的淪落,港人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餘能說能做的也不多。但是,對於在幕後竊笑的梁振英,港人也要放過嗎?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