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最新一期的審計報告檢視了政府提供的手機應用程式(App),截至去年8月,36個政策局和部門合共推出了127個Apps,開發費用大約3,800萬元,不過,審計署發現部份Apps的下載次數偏少,而成績最差的10個Apps中,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獨攬5個,教育局則包辦了3個,其中「香港學童的眼睛護理」最不受歡迎,截至去年8月底,累計下載89次,每月平均下載量只有11次。教育局則解釋,今年下半年準備好其他資源後將會一併宣傳。
「我的圖書館」成本332萬
審計報告又指出,成本最高的政府App是康文署「我的圖書館」,開發成本高達332萬元,另加每年大約31萬元維修費,下載次數每月平均10,509次,躋身最受歡迎政府Apps第10位。
至於排首位則是天文台推出的「我的天文台」,每月下載量達8.8萬次,截至去年8月底累積下載量為518.7萬次;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港台的「香港電台隨身版」及運輸署的「香港乘車易」,累計下載量約為163萬及137萬。
審計署又研究過衞生署、消防處、康文署及水務署4個部門共22個Apps,發現部份Apps的流動裝置功能有限,只是網站複製版。
2014年10月,水務署在檢討旗下App之後,認為應該加入一些改善功能,例如賬單到期日提示等,但審計署發現直至今年1月,相關改善仍未落實。
至於消防處當年申請撥款時曾經表示,預計旗下的3個Apps首年下載量可以達25萬,每年增長率為10%,但結果一年多後的累計下載次數只約4.8萬。
審計署建議政府加強宣傳,定期檢討Apps的內容並改善,也應考慮停用未達原來目的的Apps。
■記者陳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