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港交所7.25重推收市競價

傳港交所7.25重推收市競價

【本報訊】收市競價、市場調節機制下季推出,本周五(22日)將完成有關技術測試。綜合市場意見,兩新制技術上未見問題,冀實際運作可減低市場震盪。
外電引述消息指,港交所(388)將在7月25日推出收市競價機制。港交所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確實日期將在市場準備就緒後確定,交易所已與經紀舉行端對端(End-to-end)測試,5月底至6月份舉行市場演習,稍後會發出通函知會經紀;而收市競價將先於市調機制推出。港交所市場主管李國強去年預期,收市競價推出數周至一個月後可推出冷靜期機制。
去年中港交所宣佈重推收市競價,涵蓋恒生綜合大型股、中型成份股、在內地上市的H股及交易所買賣基金(ETF),輸入買賣盤時段為五分鐘,即收市競價時段於交易日下午4時10分完結。價格波幅上限為5%,實施首階段不設沽空。

稍後再推冷靜期機制

市場調節機制,即俗稱的冷靜期機制,只適用於81隻恒指及國指成份股,即不包括股價最癲炒的細價股。當股價5分鐘內升跌10%,即進入五分鐘冷靜期,期間限價買賣(波幅10%)。上下午各設一次冷靜期,此後即使股價再大幅上落,亦不會再觸發冷靜期。
市場對收市競價戒心較重,因為此制曾在2008年5月推出,翌年3月即發生「嘜價」事件。滙控(005)正值「世紀供股」,3月9日以40.5元開市,但收市競價盤時段由38.96元被質低至33元收市,最後三秒更有300萬股沽盤,令其市值三秒間蒸發500億元。收市競價即在三天後叫停。
證券業協會主席繆英源表示兩制「大約係(上述)呢啲時間」推出,但未正式確定,技術測試暫無重大問題。回想滙控事件,繆氏認為實際運作「無論係蓄意與否,不可避免有人為或者機器差錯」。嘉信金融服務總經理馮煒能認為基金大戶和散戶的需求皆要照顧,希望「就算冇用,都唔好好似上次咁搞亂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