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梁振英的政治生命(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結束梁振英的政治生命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距離2017年特首小圈子選舉,雖然還有11個月時間,但今年的立法會和選委會選舉,將會是兩場重要的前哨戰。
泛民不可能贏出小圈子選舉,但絕對可以影響結局。不要忘記,上次梁振英贏出,也只不過是689票,有理由相信,當中最少20票來自所謂泛民選委。當然,就上屆選舉所發生的事,要泛民「含淚投英年」是不可能的事,但歷史告訴我們,當日唐英年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抖出來的內幕,可信性極高。
要怪,就只怪當年太多人只見到表象,天真地以為梁振英就是那個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救世主,會顛覆香港的各種霸權。傳聞有一份報章的極高層,更曾經形容梁振英是「奧巴馬級的政客」。
俱往矣。事實勝於雄辯,梁振英究竟是甚麼貨色,相信每個人都有更準確的評估。經過幾年時間證明,梁振英就「一國」問題示忠,絕對不遺餘力,但其他方面卻乏善可陳。我想,以上的評價,在不少人眼中,已經算是很溫和,甚至有保護的意味。
請不要誤會,我一直都對梁振英沒有任何好感。2009年,他挾行政會議召集人之名,卻帶頭違反一貫的集體問責文化,與某大電視台合拍「一百萬人的故事」,迫使政府就最低工資立法。那時我已經直覺相信,當一個人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地去為自己籌集政治資本,讓他奪權之後,他也只會繼續以權力去鞏固權力,假公濟私。事實上,古今中外幾乎沒有例外,每個未奪權的獨裁者,都一定是個滿口理想主義的社會棟樑。
「那麼下一屆特首,我們又怎樣知道誰是未奪權的獨裁者?再講,知道了,又如何?香港人都沒有票在手,我們還不是任人魚肉?」這種說法,對了一半。
首先,我們已知梁振英的底蘊。「已知的惡」和未知的變數,在兩者之間,我會選擇後者的希望。當然,假如閣下認為支持梁振英連任沒有問題,以下的討論,大可不必浪費時間。不過,假如你也認為 Anyone but CY 是在沒有民主下,最符合香港利益的選擇,其實有四件事或許可以影響大局。

港人有力阻梁特連任

一,四大界別當中,第一、三、四界別,幾乎完全被西環操控,只有第二界別,及第一界別的小數席位,仍然有空間出現變數。所以立法會和選委會的選舉,這兩場前哨戰,市民其實還是可以發揮影響力。假如本身已經是會計法律醫護教育等行業,當然可以直接參與。不過,就算沒有功能組別的投票權,我相信在今時今日資訊流動性極高的社會,一般市民要動員,要監察,要發揮影響力,門檻比以前低。
二,過去的泛民,因為站在道德高地上自我感覺太過良好,加上被變本加厲的政治潔癖所累,以致一直沒有認真經營在不同界別的影響力。事實上,傘後組織當中,有不少以專業界別定位;無論立法會功能組別抑或是選委席位,要是這些群組能繼續發揮積極作用,絕對可以在若干程度上制衡下一屆政府。
三,泛民光譜由中間偏左到極左,可謂全部左傾;只有非常少數非主流如單仲偕、胡志偉等,尚算願意與商界溝通對話。假如泛民願意找出和商界合作的空間,相信可以發揮的影響更大。請不要忘記,政治是妥協的藝術。百多二百張選委票,雖然不足以選出一個特首,但絕對可以讓一個溫和建制派,打敗那些無論如何也不肯妥協的死硬派。
四,泛民雖然有可能影響結局。不過,當前政治局勢之下,傳統泛民被夾擊,新晉的本土又不見得懂得搶攻選委席位。我們當然可以繼續期待城邦建國的一天,但假如在2017年之前理想仍未能如願,我會建議大家考慮在當下將僅有的政治資本投入在有最大回報的選項──結束梁振英的政治生命。

李兆富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