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聞】養大自信心 畀自己得閒偷吓懶

【奇聞】養大自信心 畀自己得閒偷吓懶

會不會覺得自己……賺錢不夠多、婚姻或關係不夠別人的好、身材不夠人家fit、能力不及人家高?現代人很多東西要煩惱,周末想休息,又會想起下周的死線好多嘢煩;看看IG又會羨慕人家食好西,自己不長進,賺不夠錢,又要供樓找卡數,惟有吃樓下茶記。叫我善待自己,跟告訴我媽媽是女人有甚麼分別,但你做得到嗎?老實,一直都很怕自助self-help之類的書籍,千篇一律都是那些勵志口號,但拿起這本書,覺得跟隨他還原基本步,多半的都市人應該都做不到。

德州大學教育心理系教授Kristin Neff在著作《Self-Compassion: stop beating yourself up and leave insecurity behind》(台譯:《寬容,讓自己更好:接受不完美的心理練習》)中,提出「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概念及其評估機制。有趣的是,教授說切忌養大自尊心。她發現,美國加州很多關懷青少年的機構都提倡建立自尊心(Self-Esteem),卻無助吸煙、毒品等問題。因為自尊心由「成功」養大,遇到「失敗」馬上危危乎。它的本質已有比較,要成為自尊心強的人,你就要覺得自己很特別,也比他人強。

要做到「自我關懷」,我們要接受自己會做錯,偶爾偷懶讓自己休息一下,就像對待你身邊的好友。Neff研究發現,自我關懷度較高的人,情緒較穩定,自信心不會建基於別人或社會的認同,連在紀律部隊當中,患上創傷後遺症的機會也比較低。所以,「自我關懷」黃金定律就是,當你遇到困難或抉擇時,問一問,如果你是你自己最好的朋友,你會希望自己怎樣做?

記者:馬朗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