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值一哂:社會冇罪 - 王利民

筆值一哂:社會冇罪 - 王利民

上篇拙文講及不少父母教育,皆以子女將來出人頭地、「向上流」為主軸。事實上,望子成龍本亦無可厚非,然為求達到目的,事半功倍,從小自要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念。所以「貧窮」和「弱勢」往往淪為低下、卑微、無用和無地位的代名詞,且是一種「原罪」。
因此縱然子女一生只知營營役役亦在所不計,其父母亦何嘗不是人辦,無論如何就是不能落入那毫無尊嚴的階層,免得萬劫不復。
事實上,正正就是貧窮的存在,方造就看似理所當然的力爭上流。沒有貧窮,一切自私自利,不近人情該亦不知如何開脫,「搵食啫」以外的「上流啫」也成不了至理。貧窮問題,尤甚在發達地區或富裕城市,反映的其實就是資源分配失衡和調節機制失效的現實。
這本已是文明社會的悲歌,惟貧苦大眾默默承受之餘,還要備受社會白眼和身份剝削,更是情何以堪。而我們縱未能襄助脫貧,起碼不應在其傷口上灑鹽。誠如前述的「上流」父母固然,有時候且不自覺地誤踹一腳。
年前有篇外文借圖發揮,相片中有一小孩在漆黑的街角上,單憑旁邊店舖影出街外的微弱燈光照明,聚精會神地在做功課。窮家孩子即使身處艱苦環境(不難聯想)仍努力學習,影像要呈現的,就是如此感人至深的勵志故事。
若這不只是一幅硬照,而是一段片的話,往後劇情發展大可是小孩經過一番苦讀後終有所成,重回舊地,店舖燈火依然,還映照他滿足欣慰的笑容……可惜,真實的情況,怕是若干年後,另一小孩仍舊只能在同一光影下期盼。之前小孩的努力縱使改變了自己,卻改變不了其他人。猶如讀者看過照片後雖有感動,甚或急不及待將照片展示子女,「你睇人哋啲細路咁辛苦都畀心機讀書,你呢?」與此同時卻因而輕輕放過背後隱藏的不公義訊息:到底社會發生了甚麼事?
這亦正是該篇文章想表達的要旨。弱勢社群克服因難,奮發上進,表面是好事,然而習以為常的報道和閱讀角度,只會着眼歌頌個人努力和精神,卻忽略了對社會整體不公的思考和討論。而久嚐這些心靈雞湯,軟性勵志毒藥,我們且會潛移默化,慣性地將貧窮與個人努力、性格和態度掛鈎。自此,貧苦或弱勢已不成障礙,一切只取決於自己有否選擇打破宿命,憑藉意志、堅毅、積極、努力……和一籃子的「正能量」字眼,去重掌命運,創造精采人生。
行文到此,我幾乎感覺到那份衝勁和信念,且亦相信一切全憑自己……差點中了毒,還好剛聽到電台播出政府《欣賞香港》的聲音宣傳,醒了。
對,香港很好,只是我們欠缺了欣賞之心;社會也很好,只是貧苦階層不懂得迎難而上,突圍而出,一切都唔係社會嘅錯,更加唔係政府嘅過。

王利民
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