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位金融界朋友吹水,講到啤殼潮,我好奇問,「明知道有百零人嘅持股成本只係一、兩毫,有人將隻股踢上十蚊八蚊,邊有散戶咁蠢走去接貨,呢個玩法無理由行得通。」
他反而笑我太老土,指現在啤殼操作是一條龍服務,啤殼前已覓得內地買家,大家一早講好價錢,搭棚成本亦計算在內,散戶已非他們的主要目標,「準買家反而驚隻股炒過龍,殼主反口唔肯賣㖭」。
話雖如此,但整個過程總需要散戶客串參與才夠熱鬧。先不講是否啤殼,一般而言,要吸引散戶入場,當然要事前製造點聲勢,「翠如bb股」聯旺(8217)在這方面,慳水慳力,卻又最具宣傳效力。
翻查資料,聯旺掛牌前,應該沒有多少傳媒知道主要股東黃永華是黃翠如爸爸,掛牌當日,黃翠如幾姐妹一齊現身交易大堂,聲勢浩大,宣傳效用勁過品牌搵大明星做代言人。
同是上星期掛牌的Hypebeast(8359)則以潮網作為賣點,恕我孤陋寡聞,不識潮務,對於這個潮網所知不多,問身邊網絡達人或名人二代,也無人知道這潮網有多潮。有人說,有富二代爭相要此股招股書,我差點以為是Net-A-Porter上市。
這兩隻股也「不負眾望」,股價表現有如超級過山車,上市時獲129名經選定投資者認購的Hypebeast,股價由0.13元招股價,踢上2.8元,昨收0.34元,來回天堂又折返人間。那129人至今依然賺到笑,那位33歲年輕創辦人馬柏榮趁上市,沽舊股套現1,130萬元也袋袋平安。而為博一鋪在高位接貨的散戶就要流一公升眼淚了。
雖說在股票市場,願者上釣,但去到某個地步,證監會不出手干預,就等於默許或認同某類操作繼續運作。港交所(388)負責審批新股上市,越多公司上市對港交所越有利,本身就有利益衝突之嫌。昨日有消息指證監與港交所將會採取行動,希望不是諮詢市場兩三年,又再花兩三年修例的事吧。
高淑嫻
https://www.facebook.com/koc9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