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年初一旺角發生衝突後,不同世代對警民衝突及抗爭方法現分歧,有人形容為騷亂,有人則形容為暴動,反映各人對事件的取態。
前身為政改民意關注組的「未來@香港」委託嶺南大學進行民調,從旺角衝突引申至近年衝突事件作研究,發現年齡越小越傾向接受武力抗爭。團體擔心年輕人的反抗性大,他們的取態隨時影響本港社會發展。
調查共有1,003名受訪者,18歲至29歲的組別意見,與30歲至49歲及50歲以上的組別對事件取態明顯有異。18歲至29歲的組別較傾向在場參與者對警察使用武力、認為武力抗爭有時可阻止政府推行某些政策、認同政治訴求不排除武力抗爭、希望特區政府寬鬆處理衝突事件、中央政府應放寬對港政策;50歲或以上的組別則持相反意見。
一致認同徹查旺角事件
若要就「在場參與者對警察使用武力」,以0分代表「非常不接受」,10分代表「非常接受」,年輕及學歷越高的受訪者,評分越傾向「非常接受」;越年長及學歷越低的受訪者,評分越傾向「非常不接受」。對於政治訴求不排除武力抗爭的取態,越年輕及學歷越高的受訪者,越認同武力抗爭。
逾六成受訪者認為香港在未來一兩年,將有更大機會發生類似旺角衝突的事件,當中18歲至29歲的組別、專上教育學歷及自稱本土派的受訪者認為發生機會較大。調查結果綜合而言,就旺角衝突的成因,最多受訪者、即兩成人認為有人乘機搞事,同時亦有近兩成人認為主因與政府有關。
各個組別只在政府應該成立獨立委員會及對旺角事件作全面調查問題上,持一致的意見。團體指出,政府應該與年輕世代對話,稱年輕人是未來社會的主要支柱,「老嘅最多可以活多20年至50年,但後生嘅可以活多80年,佢哋嘅意見對香港社會穩定係好重要」,擔心年輕人的意見隨時牽一髮動全身,導致武力對抗政府,建議政府全面審視。
■記者梁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