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勢成四人混戰(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美國大選勢成四人混戰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越看今次美國選戰越覺得有趣,大有可能出現比2000年更混亂、更難以預計的結果。不善忘的人都會記得,千禧年那次大選因為選情太激烈,勝負由佛羅里達州的選舉結果決定,偏偏共和黨的小布殊跟代表民主黨的時任副總統戈爾在佛州得票只有五百票之差 (得票率相距不到萬分之一)。然後在票站及驗票過程又發現各種各樣的漏弊,還有選民投訴被票站人員「勸退」,不讓他投票。
領先一條馬鬚的小布殊當然不接受任何可能推翻結果的建議如大規模重點,戈爾眼見勝負不過一線之間也不肯貿然認輸。兩方一直糾纏,最終要由最高法院判定不重點,變相確認小布殊勝出佛州及大選的結果。戈爾也在最高法院公佈裁決後即大選後五個星期才正式宣佈落敗及恭賀小布殊。這場選戰到今天仍教人津津樂道,覺得選舉之弄人真是難以預估。
不過,跟2016年大選相比,2000年的爭議可能有點小巫見大巫。除了候選人之間比較文明,沒有多少人身攻擊外,選戰的混亂情況更相差極遠。2000年的大選基本上是民主、共和兩黨按傳統方式決戰,唯一令人意外的是選情居然如此接近。今次大選卻是破盡一切陳規及傳統,爭持之激烈,人身攻擊之厲害固然前所未見,政黨內部撕裂鬥爭之慘烈更是聞所未聞,教人難以確定這究竟是兩黨之爭還是一場黨內鬥爭,並隨時可能出現重要候選人脫黨參選及四人混戰的亂局。

初選落敗者或另起爐灶

先看共和黨的情勢。繼續領先的特朗普近幾場初選勝少敗多,已失去初期那份無堅不摧的氣勢,被主要對手克魯茲越追越近。最重要的是他跟共和黨高層的關係始終無法修補,黨內多位重量級人物包括上兩屆總統參選人麥凱恩及羅姆尼都公開表示不支持特朗普,呼籲黨員及民眾支持其他候選人。黨內部份人則成立了Stop Trump的游說組織,四處奔走阻止他成為共和黨候選人。他們正計劃借黨大會的程序及規例把可能獲得最多人支持的特朗普排擠,改找克魯茲甚至沒參選的眾議院議長瑞安出戰。由於特朗普連輸幾陣,他的確難以在黨大會第一輪投票中取得過半票數,令Stop Trump的計劃有可能實現。
不過,特朗普及他的支持者絕非善類,假如共和黨高層真的透過操弄黨大會程序擠走特朗普,他們肯定不會罷休,即使不致真的出現暴力場面,也肯定令共和黨大會變得混亂及失控,特朗普並極可能因此退出共和黨,以獨立候選人參選,至少拉走兩、三成共和黨選票。
民主黨方面,過去幾個月一直有「君子之爭」的味道。但近一個月隨着戰情拉近雙方越來越不客氣,特別是桑德斯及其支持者更不留情,狠批希拉莉是華爾街大鱷的代言人,沒資格當總統。不少桑德斯支持者更聲明,若果希拉莉成為民主黨候選人,他們將不會投票支持,甚或倒戈支持特朗普。換言之,即使希拉莉最終在初選勝出,她得到的也是一個瀕臨分裂的民主黨,能否在多個搖擺州如威斯康辛、俄亥俄、賓夕凡尼亞等勝出是個疑問。
最糟的情況是桑德斯支持者聲言另起爐灶,獨立參選。反正桑德斯前不久才入黨,跟民主黨淵源不深,而且已屆74高齡,政治生涯可說nothing to lose,放手一搏是大有可能的事。
換言之,11月的大選隨時出現希拉莉、特朗普、桑德斯、克魯茲四人混戰的格局。原本兩黨涇渭分明的選舉版圖將要改寫,誰勝誰負將是everybody's guess(難以估計)。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