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古諮會今日討論逾半世紀歷史的馬鞍山礦場建築群最終評級,其中建議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礦場炸藥倉,傳媒揭發地政總署在上月7日向涉佔用構築物的佔用人發清拆令,並曾派工程人員圍封構築物、拆除門和窗。有學者指歷史建築完整性十分重要,受破壞極可能影響評級。
《香港電台》昨報道,地政總署上月7日向佔用馬鞍山礦場炸藥倉的人發出清拆令,更曾展開清拆行動。炸藥倉周圍滿地瓦礫、牆身有明顯損毀痕迹。
稱有保留建築原貌
疑佔用者林先生稱,獲馬鞍山村老人會安排在90年代起入住該構築物,地政處人員曾今年1月接觸他,指他霸佔官地。他其後因病離家,回來發現當局已展開清拆。
地政總署回覆《蘋果》查詢時證實,曾派員圍封構築物、拆除門和窗。署方解釋寮屋管制辦事處較早前收到土木工程拓展署要求,跟進一間位於未批租政府土地上的空置構築物。由於該構築物沒寮屋登記編號,寮管處於3月7日發出清拆告示並張貼在該構築物上,但一直未收到構築物佔用人回應才派員圍封,但經了解後,已停止所有工程,署方強調構築物現時仍保留原貌,曾經移除的門和窗明顯屬後期加裝。署方又指,日後部門會在落實清拆前與各方面溝通。
馬鞍山山頂的礦場早於40年代被發現及開採,日佔時期不少人避戰亂逃至馬鞍山,並擔任礦工,全盛期有逾萬人居住。礦場在1976年結業,礦工陸續搬走。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