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鵝×果籽】草房子

【小企鵝×果籽】草房子

內地作家曹文軒以《草房子》在剛過去的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上榮獲本年度國際安徒生獎。這是中國作家首次獲得這個兒童文學界的「諾貝爾獎項」。國際安徒生獎自一九五六年由國際兒童讀物聯盟設立,每兩年評選一次,表彰得獎人的文學造詣和建樹,這殊榮每個作家一生只能獲得一次。

《草房子》得到評審認可,是因為故事充滿人性關懷及詩歌般的文字。內容是關於六十年代艱難歲月中,主角桑桑在六年小學生涯的甜酸苦辣五味紛陳經歷。父親是油麻地小學校長,桑桑跟隨爸爸來到這學校,這個活潑好動的小孩,滿腦子鬼主意,例如為了給白鴿建一個家,居然拿家中廚櫃改裝,經過海邊見漁夫用網捕魚,回家後將自己的蚊帳剪開變成捕魚工具,儘管滿是古靈精怪念頭,在敢作敢為背後,他也是個充滿憐憫心的小學生,對弱勢給予幫忙。桑桑在學校遇到各式各樣的人物,如性格自卑、固執又認真的禿鶴、美麗聰慧而身世坎坷的紙月、小小年紀已持家的放羊少年細馬、遭逢家庭變故而逆境自強的杜小康、老師蔣一輪、美人白雀等。個個都是性格鮮明的角色,曹文軒藉由生活的苦難、現實與無奈,呈現出人性中的真善美。在作者筆下油麻地的村莊與學校 ,就像一個大家庭,在那個匱乏的年代,看到質樸社會中真正的人性,大家相濡以沫的感情。這是一個久違了的時代,也是今天中國人的情感鄉愁。

以兒童視角寫成人世界

作者的文學技巧高超,用簡潔的文字交代出油麻地小學的環境,風貌,採用詩一般的語言,簡單而有意境,不是一般大眾化、商業化的兒童歷險故事。其作品值得談論之處是以兒童的視角看成人的世界,在《草房子》故事中孩子接觸到苦難、愛情、死亡、疾病。曹相信兒童文學不是為了兒童而創作,而是創作年輕讀者也能看懂的文字,文學才是主體,所以作品應該適合所有人閱讀。在訪問中他曾引用安徒生的說話——「我是一個作家,我寫的書孩子能看。」而安徒生也是一直拒絕兒童作家這個稱呼。
曹文軒認為故事令孩子看懂,必須站在在他們的視角,一旦投入到孩子世界,整個故事的走向就會改變,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反之,一個故事如果從成人文學的角度去考量,藏於故事裏頭的同情、憐憫會容易被忽略甚至淡忘。《草房子》之所以感動人心,正因為故事的主角配角都是孩子。
作者對兒童文學的見解很有深度,並能充份體現在《草房子》這作品身上。我也創作動物文學《晚福:Ducky婆婆》,在創作過程中也從來未想過是為兒童而寫,但因為是從狗的視角出發,故事出來後不同年齡層讀者也受落,理由很簡單,孩子本身具足夠的能力,感受到人狗世界裏的溫暖與情感。

作者認為故事令孩子看懂,必須站在在他們的視角。

曹文軒藉由現實與無奈,呈現出人性中的真善美。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撰文:鄺穎萱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