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日內亞洲4次7級大地震

45日內亞洲4次7級大地震

【本報訊】亞洲地區在45日來已發生了四宗7級以上大地震,令人關注是否有關連,更有科學家估計地球或已進入地震活躍高𥧌期。不過,外國及本港專家均指,近期地震的地區位於活躍帶,短時間內發生幾次地震只屬偶然,暫無科學證據顯示全球地震次數不斷增加。

研究指步入地震高𥧌期

熊本兩次地震之前,亞洲地區已連續發生多次地震:本月13日緬甸西北部發生7.2級地震,本月10日阿富汗東北部發生7.1級地震,上月2日印尼蘇門答臘島對開海域發生7.8級強烈地震;而2月5日台灣南部亦曾發生6.4級地震。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陳龍生指,日本、印尼及台灣等地接連地震都屬正常現象,這些地區均位於西太平洋,是活躍的地震帶,每年均會發生數次地震。
香港天文台科學主任許大偉表示,全球每年平均都會發生約二百宗6級以上地震,暫無迹象顯示地震次數正增加,又或進入地震活躍期。地震是隨機發生,偶有幾次大地震集中在短時間內只屬巧合。
近年不少研究人員曾提出地震活動存周期性,現時地球已進入地震活躍期。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鄧起東曾預測,未來五年或更長時間是全球地震活動高潮時期。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蔣海昆亦認為,在2004年印尼9級地震後,全球地震活動已進入高𥧌期。
新華社昨引述外國專家指出,無論從統計或研究資料來看,尚無法斷定全球地震震級和頻率超出正常範疇。美國地質勘探局地球物理學家鮑德溫認為,無證據顯示一個或多個地震活躍區之間存在聯繫。有科學家亦曾探討2004年印尼9級地震、2010年智利8.8級地震及2011年日本9級地震之間是否有關,結論是大地震發生的時間及地點接近是隨機分佈,無證據顯示有地震活躍期。
■記者麥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