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甚麼島不是島?
答案是……青島。青島三面環海,只能算是半島,既並非真島又為何以「島」命名,那便不必追究。
復活節周末要到青島授課(中國沒有復活節假期),主人家很熱情,知道醫生喜歡美食便安排品嚐地道海鮮,一圍10位癌症專家包括了當地衞生處處長,走進廂房便知道這晚醫生有麻煩,大圓桌上早已放上兩大箱青島啤酒和兩支茅台,山東人酒量稱冠無酒不歡,慣常喝紅酒的醫生對他們來說是蠅量級,按山東慣例,主人家先敬客人3杯,還有主陪客再敬兩杯,隨後還有每位客人互敬一杯,合指一算便是12杯,心裏只能說:「死掉算!」
幸好主人家也體諒(可能怕醫生醉死早上不能授課),說:「一定要嚐嚐我們著名啤酒,白酒就隨量吧。」猶如皇恩大赦,喝啤酒難不倒醫生。正為此高興之際,另一麻煩又出現,大圓桌上10個人突然多了6包香煙,一班腫瘤科專家晚宴豪飲外還要吞雲吐霧,醫生雖醉死可免,但二手煙卻難逃。
到底多少醫生有慣常抽煙習慣?在香港數字不高,就算是有抽煙習慣也會投鼠忌器不會明目張膽地在公眾地方抽煙,其他國家有所不同,由於抽煙普遍性高,醫生們也不會隱藏壞習慣。翻看醫學文獻(註),知道從1974到2004年期間醫生吸煙人數大幅下降,只是比例仍讓人擔心。先說中國,在80年代統計發現百分之四十五的醫生有抽煙習慣,到了2004年便降至百分之十六,但在男醫生卻仍高企百分之三十二而女醫生卻是零。另外還有歐洲國家例如意大利和法國,分別是百分之二十四和三十二,而男女比例亦相若。醫生抽煙率最低則是英國和香港,分別是百分之三和五。
這些數字說明了甚麼?很簡單,說明醫生也是人,大部份有抽煙習慣的醫生早在念醫科前已染上習慣,其後就算醫學知識有多豐富或親身見證過多少人死於肺癌或心臟病,也未能把壞習慣改掉,理性很多時屈就於感覺。抽煙時的快感加上不抽煙時的「吊癮」感覺比知識更具影響力,所以減少抽煙的最好方法是預防青少年接觸煙草。
醫生抽煙是個人選擇,除了作壞榜樣外,也不至於禍害社會,只是跟他們吃飯就要變成二手煙民。
註:D. Smith, et al. BMC Public Health 7:115, 2007
莫樹錦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