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恒生指數有限公司新設剔除機制!除恒指及國指外,其餘指數成份股若果被監管機構調查、清盤而引致長期停牌,將會即時公佈剔出指數時間,新規定於昨日生效。
恒指國指除外
恒指公司舉例指,除恒指及國指外,其他指數成份股公司若果含明確負面原因,即短期內不可能恢復買賣時,例如遭清盤或正被監管機構調查時,將會即時公佈剔除時間。
若果因為延遲公佈財務業績、公眾持股量不足、待公佈重大資訊等原因,將會於持續停牌3個月後,才會公告剔除時間。
成份股剔除會於生效前5個交易日向市場公告,不過,於特殊的情況下,若果預期停牌成份股股份很大機會短期內復牌,停牌成份股可能會被保留於指數內。
至於恒指及國指的停牌成份股,將會於定期指數檢討時決定是否剔除。若停牌成份股須從相關指數剔除,將以系統最低價格0.0001元或剩餘價格剔除,取代目前以股份停牌前價格剔出機制。
金利豐證劵研究部董事黃德几指,恒指公司新處理方式明顯是針對部份長期停牌公司,當中不少良莠不齊或企業管治差劣,設立剔除機制可順利令該批公司從指數「退市」。恒指及國指成份股未有就停牌時間長短設立剔除基準,黃德几又認為,目前以市值、行業代表性、成交額以及財政狀況四大指標去篩選恒指及國指成份股,已經相當保險及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