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假日散心】
香港人一放假便心癢癢想外遊,準備買機票的你可否停一停,諗一諗?機票、食宿、血拼,動輒每人數千元,諗深一層講環保,坐飛機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據網站carbonfootprint.com的計算,從香港來回東京的航班,航機的碳排放量已達430公斤。想慳錢又愛護地球,其實香港有媲美外地的世界級景觀。三個年輕人外遊後,發現香港亦有相似的地質公園、森林、紅樹林,又平又可以影相呃like,去旅行?唔使搭飛機嘅。
壯觀六角柱石──
糧船灣破邊洲VS濟州山房山
韓劇粉絲一提起濟州島就滿心歡喜,《秘密花園》、《大長今》、《來自星星的你》,就是在這個位於南韓西南部的火山島取景,劇集雖已播畢一段時間,但無阻粉絲蜂擁而至的雅興,想像自己是韓劇的男女主角,配襯如詩迷人的景色,以死火山漢拿山為中心,四周佈滿火山地形,有六角柱石、瀑布、熔岩洞穴等,還以「風多、石頭多、女人多」見稱。
在濟州行山,高三百九十五米的山房山是好選擇,啡中帶綠,活像鋪了綠地毯的鐘形大石,是當地世界地質公園景點之一。由於山勢相當高又近海,可觀賞山頂被雲層環繞等優美景觀。現在正是油菜花的季節,為山下增添一片柔和的淡黃。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系一年級學生鍾芯豫 (Natalie)兩年前夏天參加地理考察團,登山細看,除了被一百五十米高的山房窟吸引,深灰色六角柱石的宏偉景觀也令她流連忘返,探索之門一開,更觸發她在香港捐窿捐罅找美景的好奇心,發現香港同樣有世界級的六角柱石,就是位於西貢萬宜水庫東壩附近的破邊洲。
成立網頁 推廣低碳本地遊
破邊洲位於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的糧船灣景區,地貌變化跟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火山活動有關,破邊洲原屬花山的一部份,後來經海浪拍打,侵蝕岩層而分離。Natalie本想環繞破邊洲一圈,可惜一般人無法登島,只可包船前往。從東壩紀念碑步行約個半小時前往花山,算是較可取的方法,相比山房山需要收成人約七港元的入場費,香港地質公園則是免費,絕對物超所值。道路比一般郊遊徑略窄,以石路為主,但無損她邊行邊影的興致,中途多了一些懸崖峭壁,較少行山經驗的Natalie偶然大叫:「好驚呀!」終點前她還遇上略為崎嶇的路段,需用手爬行上落,懸崖附近沒欄杆,她猶豫了一會,為了美景才下定決心落斜,到了靠近岩柱的崖邊,她驚慌全消,頓時舉機瘋狂拍照,總算不枉此行,「遠觀有另一番風味,好有氣勢,置身其中未必睇到全貌。」綜觀韓國及香港的六角柱石觀賞之旅,她最深刻是濟州只需乘旅遊車或巴士便到達,山路較易走,反觀香港這段山徑令她有探險的感覺,距離市區較近,可惜交通配套欠完善,記者和她在東壩不願上加價「泥鯭的」,只好呆等了個多小時的士才能返回市區,世界級景觀,為免於假日引發世界級排隊災難上演,她認為有關政府部門真要想想辦法改善。
推廣本地遊的概念,源於Natalie和三名大學生參加一個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大專教育界比賽,設計類似airbnb的網頁平台V'air獲獎,她解釋V'air是法文vert的近音字,解作綠色,網站包含綠色元素,也關於航空業,提倡本地低碳旅遊鼓勵大家少點去外國,多點欣賞香港風景。Natalie的戰友楊劭俊(Johnny)解釋,根據環保署二○一二年數據,香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每年六噸,外遊數據不會計算在內,「香港的碳排放,相比其他地區看似不高,其實是錯覺,我希望從旅遊出發,提升港人環保意識。」因此他們會和環保組織合作辦生態遊,例如前往上水塱原濕地、亦會宣揚生態教育,之前曾於東龍島做垃圾調查,讓市民在觀賞美景之餘,做些有意義的事。最近大埔沙螺洞成為攝友熱點,Natalie不忘補充:「我們只推介自然景象,油菜花田破壞螢火蟲的棲息地,不會推介。」剛好Natalie和Johnny修讀的科目,正合辦網站之用,Johnny修讀科大環境管理及科技系,能兼顧商業及環保營運。在求學以這個為課外活動,不失為好選擇。
V'air: http://www.vairhk.com/
前往方法:
從西貢市中心乘的士至萬宜水庫東壩紀念碑,上花山步行約1.5小時。
隱世紅樹林──
大潭港內灣 VS非洲加納
生於加拿大,大學在美國讀書,曾於中非共和國工作,已遊歷超過六十個國家……廿六歲的左力丰(Laurel)的經歷,教大家極度「葡萄」。兩年多前,這隻無腳雀仔終於回到小時候成長的香港,重新背起行囊探索。她曾於菲律賓、泰國、英屬處女島、非洲加納的紅樹林留過足迹。這些地方的紅樹林都位於沿岸地區,能抵擋因暴潮帶來的水位暴漲,遊覽時皆需要坐小船。她記得二○一一年於加納遊紅樹林時,就是坐在小船悠閒地在這世外桃源沿河邊賞景,邊聽棲息的鳥類鳴叫,邊為茂密的紅樹林拍照。
撰保育文章 又當《國家地理雜誌》探險家
在香港,她曾於港島大潭的香港國際學校讀書,遊遍異國後才發現母校附近有個隱世紅樹林,這個驚為天人的發現,令她感到慚愧。相比外國遙遠的紅樹林,去這個港島的紅樹林就方便得多,又毋須坐船遊覽,Laurel覺得十分獨特。大潭港內灣除了紅樹林、還有潮間帶沙灘、天然河溪等,一九七五年被劃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紅樹主要為秋茄,落葉碎屑提供大量有機物質,是魚及蟹的主要食糧。「這裏物種十分豐富,跟外國未必相同。」正值潮退,Laurel只穿着水鞋四處探索,發掘新景觀,因為隨着潮水漲退,每次的面貌都不盡相同。她蹲在地上,看着招潮蟹移動,說牠們十分敏感,如果說話太大聲或有移動腳步,會害羞地躲在泥洞中。
每逢假日後,郊遊地點最頭痛是垃圾為患,有些遊人缺公德亂拋垃圾,令不少熱愛郊野人士群起罵之,採訪當日所見,樹堆中隱約看見小量垃圾,但Laurel認為,「香港的監管規例比很多發展中國家好,郊區保育相對較佳,人們去探索大自然時,從中建立連繫,自然懂得保護它。」她還說加納的濕地,包括紅樹林亦受到城市化發展威脅。熱愛大自然的她,近年對香港海豚保育、象牙交易議題十分關注,除了於英文網媒Coconuts當編輯,撰寫生態保育文章,更當上《國家地理雜誌》的年輕探險家,獲取基金,成立組織Hong Kong Explorers Initiative舉辦導賞團帶大家探索香港。
Hong Kong Explorers Initiative http://hkexplorers.org/
前往方法:
在西灣河坐14號巴士,於大潭水塘(北)站下車後,步行約7分鐘。
記者:梁慧琳
攝影:劉永發、林栢鈞
編輯:謝慧珊
美術:吳子豪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