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續以寬鬆貨幣環境支持經濟增長,3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錄1.3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1,883億元,高於市場預期的1.1萬億元。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於一公開場合指出,內地推行債轉股可協助企業降低槓桿。
人行公佈,今年首季人民幣貸款增加4.61萬億元,按年增加約9,301億元。截至3月底止,人民幣貸款餘額為98.56萬億元,按年增長14.7%,增速與2月末持平,按年高0.7個百分點。
至於廣義貨幣(M2)餘額截至3月底錄144.62萬億元,按年增長13.4%,增速分別較2月及去年同期高0.1及1.8個百分點,但較市場預期的13.5%略低。人行初步統計,3月底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44.75萬億元,按年增長13.4%。
內地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David Lipton表示,內地經濟轉型,由倚重工業出口轉向由服務業和消費驅動,相信過程「不平坦」,更指若果再容許產能過剩行業貸款增加,將會令到經濟轉型過程更為危險。
周小川:債轉股助減槓桿
內地債務「爆煲」風險日增,周小川表示,現時正研究推行的債轉股政策,主要是針對槓桿比率較高的公司,包括已上市的混合所有制及民營企業。他表示,由於規模較大的公司借貸多,槓桿自然高,而債轉股將適用於各類公司,可以幫助它們降低槓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