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投放不少資源協助年輕人作好生涯規劃。大專生鄭綺婷和凌瑜渟透過參與課餘託管社區服務,本打算裝備自己,為投入職場做好準備,卻意外被一班中小學生教化,「點醒」做人道理,此話何解?就要從一幅手指畫說起。
樹葉是綠色,太陽是紅色,那麼蘑菇要不是白色就是啡色,凌瑜渟都是這樣想。直至一班小學生,不按章出牌,用手指把磨菇填滿繽紛色彩,又黃又紅又紫,旁邊又忽然冒出一朵藍色鮮花,叫也叫不停,越畫越開心。「其實都係一種創意」,她退一步思考,「咁樣都幾靚吖,唔一定要跟番我哋本身諗嘅嘢;以前會跟番固定模式,後來再諗,其實都係想佢哋開心」。
打破固有思考模式
鄭綺婷也說,畫好了草圖給學生,以為他們會依葫蘆照畫,詎料越畫越偏離,起初有感失落,但當大家落手落腳完成,其實效果也不差,過程中建立互信,「可能有時我哋跟常規去做,同時限制自己嘅可能性,畀多啲彈性大家,畀多啲可能性,可能做得比我哋預期嘅結果更加好」。
她們是「愛.精彩社區」大專生服務學習計劃成員,計劃由聖雅各福群會與中大專業進修學院合辦,透過社會服務讓學員了解實務技巧、探索職業發展等。二人去年到天水圍的課餘管託服務單位實習100小時,指導學生功課,其實也不容易。鄭綺婷笑說,毋須每事都發號施令或分階級辦事,以朋友方式相處更易溝通更見效。
雖已完成實習,但二人不時會重返單位幫助一班小朋友。鄭綺婷從教導小朋友的過程中,學到做人處事,簡單如製作一幅手指畫,顧慮太多反弄巧反拙,「我哋將好多嘢複雜化,反而冇咁認認真真去享受做一件事」。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