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判史 - 陶傑

大批判史 - 陶傑

大陸批判香港電影「十年」,「環球時報」發炮,指「鼓吹港獨」很有聲勢。
香港的知識份子輿論,反應很單薄,只限於反駁大陸扼殺香港創作自由。
這樣就缺乏「中國知識」了。這是一九四九年以來,共產中國第一次官式批判一齣香港電影,但在七十年的「中國電影批判史」上,在「十年」的前面,「批判」過的華語片,至少幾百部。
一九五○年,首先批判「武訓傳」,指此一電影,講一個義丐武訓,行乞集資辦學,是為皇帝統治階級做走狗。
一九六七年批判「清宮秘史」,指電影鼓吹「賣國主義」。這兩齣戲,都是民國時開拍的。然後批判自己的戲:「暴風驟雨」美化國民黨、「紅日」美化國軍司令張靈甫、醜化解放軍;「林家舖子」歌頌資產階級、「兵臨城下」抹黑「解放戰爭」、「野火春風鬥古城」渲染白色恐怖、「林海雪原」將解放軍排長楊子榮醜化為土匪。
大陸電影批鬥完了,又批鬥意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的紀錄片「中國」污蔑文化大革命之下的中國建設成就、鼓吹西方白人優越論──理由是安東尼奧尼的鏡頭,以幾根農民的晾衣竹架做前景,遠拍中國人民自力更生建設的南京長江大橋(這個理由比較好笑,晾衣竹和農民的破衣褲,不是安東尼奧尼由意大利帶來的道具,他沒有「揑造事實」,也沒有栽贓。拍攝過程,有共產黨幹部全程監控。那個監控的幹部沒有叫農民把他們不堪入目的破衣褲連架撤掉,他才是內奸)。
然後又批判一齣講造輪船的戲,叫做「創業」,罪名是鼓吹「洋奴哲學」。怎樣「洋奴」法,我記不得了,因為戲超悶,我看了一半睡着了覺。後來才知道是毛澤東江青藉這齣戲暗搞周恩來。
批判電影,批得累了,轉而批判唐朝詩人杜甫,指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裏面有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你他媽的,你想建新房子,只想「大庇天下寒士」,心裏只有「寒士」,即知識份子臭老九,你為什麼不說「大庇天下工農」?所以,杜甫也是一個醜化中國勞動人民的地主階級代言人。
批判得自己也口吐白沫,許多年後,被批判的電影,連同孔子杜甫,一概「平反」。
現在,輪到香港電影「十年」。香港電影人從來未見過共產黨如此強力的炮火,這一次,見識了。也是磨合和了解,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