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報告】
【本報訊】消委會昨公佈年度超市價格調查結果,顯示去年三大連鎖超市、共200項貨品的總平均售價較前年升0.4%,比上次調查的1.8%升幅放緩,亦比同期通脹率的3%增幅為低,但部份貨品如果仁、淡奶等則加價逾一成。
記者:袁楚雙
消委會委託獨立機構調查華潤萬家、百佳和惠康三所大型超市,旗下200項較受歡迎的貨品平均售價。結果顯示,去年總平均售價按年升0.4%,同期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則升3%,對比之下是次調查升幅相對輕微。調查將貨品分為八大類別,加幅最高是即沖飲品升4.8%,其次是糖餅小食升2.1%,包裝麵包及蛋糕類亦微升1.1%。
超市稱已盡力承擔成本
調查再把貨品細分為45個組別,果仁加幅最多,平均加16.3%,當中一款藍鑽石煙焗杏仁150克更加價22.2%,由33.8元加至41.3元,屬加幅最高貨品;淡奶或煉奶組別加價11.3%居第二,當中一款雀巢鷹嘜煉奶350克平均售價在3年間加了33%,現售13.7元;蜂蜜及即溶咖啡平均加6.6%及3.8%緊隨其後。
減幅最多組別是成人奶粉,按年下跌3.9%,貨品跌幅介乎2.5%至9.9%,只有一款安怡奶粉加3.5%。即食麵組別平均跌幅第二多,其中福字上湯伊麵90克5包裝平均減5.5%,僅售12元。不過單項貨品減價最多是李錦記特鮮生抽500毫升,由去年9.6元跌逾一成價至8.6元,而所屬的調味、醬料組別貨品整體跌幅有2.9%,是減幅第三多組別。食米和食油組別則分別錄得1.4%和1.5%跌幅,當中一款獅球嘜初榨橄欖芥花籽油跌幅達5.2%。
百佳回覆消委會查詢指,該店同類貨品平均零售價實質下跌4.3%,由於天氣惡劣及飼料成本上升,一半貨品成本上升,包括果仁、蜜糖等。惠康則指近期外圍經濟不穩、通脹、租金上升,兩店均稱已盡力承擔上漲成本,推出優惠予顧客。
中文大學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指,整體加幅縮窄有迹可尋,去年港元隨美元強勢令購買力上升,原材料入口價格理應更便宜;人民幣貶值又令內地入口貨品成本下降。他又指現時全球經濟放緩,料通脹幅度隨之減少,理論上價格可下調,惟最終要視乎超市是否願意降價回饋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