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遷館反思六四館長︰新館可加傘運元素

八方人物:遷館反思
六四館長︰新館可加傘運元素

位於尖沙嘴一商廈的六四紀念館遭大廈法團滋擾並以法律問題挑戰被迫遷館。創館館長林漢堅批評是政治打壓,但樂觀認為,今次未必是壞事,建議支聯會趁機尋找更大地方,甚至可以將紀念館變成不局限於六四事件,擴大展覽規定,包括雨傘運動在內、以學運為主題的紀念館,以免只觸及六四予人「離地」感覺。

林漢堅認為逼遷一事反有助紀念館重新定位。易仰民攝

只觸及六四難免離地

本身為藝術館策展人的林漢堅,2013年底獲支聯會委託,負責籌辦六四紀念館。他接受《蘋果》訪問時坦言,以商廈作為紀念館不太理想,「無論樓底嘅高度、建築面積,可以持續發展嘅方面去諗,都係工廠大廈比較適合」。
面對各種局限,林漢堅回想,當時與建築師決定以「迷宮」作為紀念館的主題,他解釋,這設計可令原先僅600呎的實用面積「誇大成6倍」,容納更多展品和人流,兼配合當前的中國情況:「當下中國政治環境都有種混亂、迷思,好似迷宮咁樣,需要學生(參觀者)自己尋找、出番嚟搵個出路,尋找光明,最後先至可以出到個迷宮。」
眼見當時的心血,因支聯會無奈要另覓新館址而被推倒,林漢堅固然認為是政治打壓,但他未感可惜,反覺得可讓支聯會反思紀念館新定位。他提議考慮日後以學運作為紀念館主題,不單止六四,遠至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至前年傘運都可涵蓋。他覺得只集中六四事件有點「離地」,「香港嘅雨傘運動,你話失敗又好、點樣都好,都解決唔到香港嘅政治問題,叫啲學生或者市民去諗中國25年前發生嘅嘢,更加離地」。
他指紀念館既然並非全天候開放,倒不如租用工廈單位,讓支聯會「唔使孭住個硬件」,最少面積約需3,000呎、樓底高至少12呎,火炭、大圍、柴灣等都是合適的地區。六四紀念館今日重新開放,詳情可到此網址: http://64museum.blogspot.hk 。
■記者呂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