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最古老的戲院建築物、屹立北角逾60年的皇都戲院正被財團收購惹國際保育團體關注,古物諮詢委員會將下周一開會討論其歷史評級,但古蹟辦評估後只擬將其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有古諮會委員指評級太低,將提出「升呢」,有學者指其屋頂橋形設計全球獨一無二,但憂提高評級仍難阻戲院被拆。
記者:鍾雅宜
古蹟辦建議將皇都戲院評為三級歷史建築,但古諮會是否接納仍需於下周一開會決定,並進行公眾諮詢才有最後評級。據古蹟辦定義,三級歷史建築屬歷史評級中最低級別,代表建築物具若干價值,宜以某種形式保存,只有法定古蹟才可獲法定保護。
古諮會委員林中偉認為皇都戲院可獲更高評級,「至少一級或者古蹟」,因其屋頂獨特,類似的舊式戲院已「拆得七七八八」,當局應積極保育,他將會在會上要求提升其建議評級。古諮會主席林筱魯指難評論皇都戲院是否應獲更高評級,但如委員不認同評級,有權要求古蹟辦再搜集更多資料,或建議更高評級,若獲投票通過,便可作公眾諮詢,再在下次會議決定最後評級。他承認無論建築物獲一級還是三級評級,都未必能影響業主的保育決定,古蹟辦在上次會上透露皇都戲院未接獲任何拆卸申請。
外牆雕刻重見天日
古諮會前委員、港大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認為皇都戲院值得「升呢」,他曾研究發現該戲院不但是現存最古老的戰後戲院建築及唯一豪華戲院建築,亦發現一段有趣歷史,原來戲院當時是由一名工料測量師委託一名內地土木工程師所建,二人均非建築師,後者專長是建橋樑和道路,故用了建橋方法來興建屋頂,機緣下成全球獨一無二的圓拱橋樑式屋頂,他認為其罕有性可達至一級歷史建築。
建於1952年的皇都戲院是本港唯一飛拱支架呈拋物線型的建築,近日外牆廣告牌被拆下,令名為「蟬迷董卓」的外牆立面雕刻可重見天日。早前有傳新世界關連財團積極收購戲院,有國際保育專業組織曾去信古諮會促保育戲院。另外,古蹟辦建議舊粉嶺戲院及舊坪洲戲院不予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