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拙文提到最好最壞的時代,結尾是「至於最壞,不用說了」,朋友問那是甚麼時代,何以不用說。我的回答是:看文化,教育,言論,學術,人品……。人文才是國家民族的根本。政治經濟都是一時的。
民國時代的北大、清華等學府,有多少大師級的教授?培養了多少有理想有追求的滿腔熱誠的學生?社會上出現過多少經典級的著作?有過多少影響深遠的文學作品?這些人文科學成果,直接或間接塑造社會意識,建立社會人品。儘管政治腐敗、經濟凋敝,但社會沒有潰爛,傳統道德仍然穩固。所以,周有光說,「從文化上看,最好的是民國時期」。我於1945至1948年在大陸接觸到的老師、文化人,都是有理想有品格的人。1949年後在左派學校接觸到的老師,由於大部份是來自廣州的進步大學生,也仍然感受到他們對教育事業的熱誠、對學生的關懷愛護。然後,隨着大陸「權力至上」的變化,教育也變味了。香港左派學校相信也受影響,但我沒有切身體驗,不能評估。
昨天提到大陸網上的一篇文章,題目是:《上帝給中國還留下了幾個有良知的人》,講的是幾個敢於說真話的知識人,他們大部份是民國時代留下來的知識分子。中國之大,人口之多,有良知的就只有「幾個」,而且還是前朝留下的。除了周有光,文章還錄有其他有良知者的名言。86歲的資中筠說:「清華就像一個大官,非常勢利,向權力和財力聚集。而中國名牌大學招天下英才而毀之,傷天害理。在中國的所有問題中,教育問題最為嚴峻。從幼稚園開始,傳授的就是完全扼殺人的創造性和想像力的極端功利主義,中國教育不改變,人種都會退化!」
77歲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錢理群說:「我們的大學,包括北大,正在培養一大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們的教育體制,正在培育『有毒的罌粟花』」。
61歲的社會學教授孫立平說:「一個號稱為人民服務的國家,對官的照顧卻無微不至。世界上有離休一說嗎,只有中國有;有常規化的公款吃喝旅遊嗎,只有中國有;有不成文的子女就業照顧嗎,只有中國有;有專門為領導犯罪設立的豪華監獄嗎,只有中國有。」他還說:「現在的危險不在於揭竿而起的動亂,而在於全社會的潰爛。」
全社會的潰爛主因是權力的絕對,而教育培養「有毒的罌粟花」更毀滅了民族的未來。民國時期的教育部長,都是有獨立意識的、才德兼備教育家,如蔡元培、黃炎培、章士釗、蔣夢麟、朱家驊、梅貽琦等,中共建政後全面倒向技術性的培養,人文科學凋零,向權力與財力聚集。香港,要跟着極端功利主義的路向沉淪嗎?
李怡
周一至周五刊出
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