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識飲惜食】
近年,香港的天空很忙,剛送走「星星」,旋即迎來「太陽」的後裔,韓風勢不可擋。當大家糾結在選宋仲基或金秀賢之際,我的目光落在宋慧喬和全智賢身上。兩位女神芳齡35,卻有着如15歲少女的嫩滑肌膚。或許,有種國民美食應記一功。韓國女生愛吃韓式豬手,啡紅色外皮、透白晶瑩的肥膏,還有層層瘦肉,以為油膩無比,卻又嫩滑爽口,啖啖漿口的味道就是阿朱媽們口中的養顏秘方——骨膠原。當你捱夜煲韓劇時,不忘吃塊豬手,養顏之餘還可大呼︰「罵絲鰓喲!」(韓語很美味)。
獨門燜法 韓國人妻家鄉風味
「我做豬手時,必會想像是做給家人吃!」作為旁觀者的我,不得不羨慕鄰座的徐先生,能夠娶得如此好廚藝的嬌妻。由韓國來港23年的朴順玉(Stella),即徐太太,也是韓國餐廳「韓宮」的老闆娘,和丈夫的性格剛好一凹一凸,男的精通多國語言,韓、日、英,甚至廣東話也曉幾句,最愛與客人吹兩嘴;女的不擅交際,每日只埋首廚房炮製傳統韓國美食,最拿手的非韓式豬手莫屬。「這可是我媽媽的真傳!」Stella笑說,豬手含有大量有益皮膚的骨膠原,女人或腳痛的人吃最好。聽罷,頓時偷望她一眼,看到她紅粉緋緋的嫩滑臉珠,這刻我信了。想當年,原本是玩具設計師的Stella來港工作後,一直不忘家鄉美食,轉型當上烹飪導師,後來還開一間屬於自己的食店,將媽媽的住家風味分享給知音人。「起初丈夫不太贊成我開店,怕我辛苦,但我偏要做!現在他不是主動來店幫手嗎?」她笑說。幸而,舖頭日日大排長龍,門庭若市,每晚做到凌晨才打烊。但這辛苦,換來他們滿滿的幸福。
奇異果加梅汁 肉質軟腍助消化
就算工序有多繁複,Stella也堅持要用新鮮原隻豬手,每日即買即做,「我們很近紅磡街市,每朝早我也會親自選購食材,而且不會預太多,缺貨就叫老公立即去買。」豬手要先用加了薑和燒酒的凍水浸三小時,去掉污垢及膻味,再汆水及洗淨,然後放入大鍋中,連同洋葱、京葱、蒜頭、薑、黑椒、指天椒及蜜糖等,以細火最少燜兩小時。超過20款配料中,當然有Stella媽媽的獨門秘方,「Let's keep it secret!但有種材料可透露,就是奇異果,是令豬手軟腍的不二法門。還要加梅汁,可幫助消化。」原本有手臂般長的豬手,在深啡色醬汁中不斷翻滾,內裏的肥油幾乎被全部逼出,最後只縮剩一半大小。熄火後,還要待在鍋裏浸兩小時,讓醬汁精華盡滲肉中。「加片紅辣椒、青辣椒及蒜片,再蘸點醬,包在生菜中,多吃也不膩!」接過Stella遞來的生菜包,嗦一聲咬一口,肉的確滑溜彈牙,皮還軟腍得入口即化,絲毫沒有油淋淋的感覺,絕對令人一試愛上。
韓宮
紅磡民兆街16號地下
新派無趾食法 咖啡豆提香
韓式豬手,當地人又稱豬腳,看似是韓國自古以來的傳統食物,但它的發源地或許另有別處,「要數歷史的話,韓式豬手可算是在朝鮮半島先流行,是韓戰前由中國傳入。」韓國文化專家鍾樂偉說。在戰後,或許是思鄉緣故,有不少因戰亂逃到南韓的北韓大媽,開店賣家鄉豬手,後來越開越多,超過50間,慢慢形成了今天的「獎忠洞豬腳街」。不過南韓人起初不太接受這款美食,只有來豬腳街附近看摔跤比賽的人才會買外賣吃。其後逐漸入屋,成為當地其中一款最受歡迎的下酒菜,款式及煮法更屢見其新,除傳統燜煮的吃法外,還可拌其他小食同吃。
K-pop熱潮一向強勁的香港,當然不乏這些創意韓國料理。如銅鑼灣開業不夠半年的韓國餐廳Bingo & Cook,老闆是正宗韓國人,來港六年,一直想將當地的傳統飲食文化帶來這裏,但又帶點玩味,喜歡與西式烹調方法crossover。如最近才推出的韓式豬手,與韓宮的傳統燜法稍有分別。店家認為香港人不愛吮腳趾,所以只會選用豬手上半部份,以燒酒及水浸12小時去膻味,再用辣椒、黑椒、肉桂、蘿蔔及薑等超過20種配料熬煮個半鐘,還特別用上原粒意大利咖啡豆帶起香料和豬肉的濃郁甘香。但說到創意,最吸引我的還是那碟辣汁烤豬手。將燜好的原味豬手切片後,與辣醬拌勻,再用大火烤十分鐘至微焦。雖然肉質較一般燜豬手乾身,但甜中帶微辣的醬汁入口卻非常惹味,猶如在吃辣味豬肉乾般,無疑是下酒菜最佳之選。
Bingo & Cook
銅鑼灣駱克道487-489號L' Hart 2樓
獨立盒裝 實試即食豬手
食韓式豬手,當然是每日新鮮即製的好。但為求方便,不少人也愛到韓國超市購買盒裝即食豬手,用微波爐翻熱即可,但味道也有參差,遠不及堂食的質素。
(a)新世界韓式食品 尖沙嘴金巴利街5號地下
(b) Korean Supermarket 尖沙嘴金巴利街1D地下
記者:黃依情
攝影:楊錦文
編輯:李寶筠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