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一刻,我正在參與一場近乎不可能、但必須進行的港交所獨立非執行董事選舉。港交所基金界董事黃世雄將卸任,參與接任選戰的有兩個:我是由股東提名的候選人,另一位則是港交所提名委員會所提名的候選人。
黃世雄呼籲業界支持我接任,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獨立非執董;而我的提名人是服務了港交所十七年的榮休人力資源總監曾振超先生。以行政總裁的更替交接計算,曾先生是港交所四朝元老。黃世雄在新政策下被榮休,而港交所提名委員會已提名居住在倫敦的Medist主席Apurv Bagri填補黃的空缺。
過去一周,我大部份時間在美加東岸,上周四得悉港交所給予股東的通函,用了一百五十字粗體為「自己人」Apurv Bagri拉票,同時建議股東向另一參選人,即筆者本人投反對票。當然,原先我認為的「君子之爭、價值之戰」徹底幻滅。透過這次獨立非執行董事的「選舉」,我已知道政府佔大多數的十三人董事局,當中只有六席由股東提名推選。股壇長毛Webb也為此事發表評論,指董事會從來不平衡、從來由政府把持,將一小撮人在不同法定團體之間團團轉,交易所是其中一員。
推薦委員會未有考慮其他人選
過去一周在東岸時段,不斷見到港交所董事會及其主席說「這樣的做法很正常」,叫股東投反對票阻止「非自己人」當選,實在令人毛骨悚然。我和我的提名人曾振超對這場小圈子選舉有以下見解:
其一,港交所是同股不同權的典範,並嘗試在香港投資市場推出更多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
其二,港交所的推薦委員會由政府委任的董事作主席,自然只推薦親政府人士作董事,欠缺真正的獨立性。而今次推薦更是黑箱作業,只開了兩次會「review the candidate」,言下之意只有一個人選,並未曾檢視或考慮任何其他人選。港交所作為公眾公司而又為政府操控,理應登報給市場人士及股東建議人選,再由董事會面試及篩選。過程及決策理由應公平透明及公開化。
其三,投票選擇適合的董事是股東的角色及責任,作為董事局應持平公正,不應作任何聲明反對候選人,打壓股東想選擇的候選人,這樣做亦同時打壓了將來任何股東提名業內人士的意欲,嚴重打擊日後董事的獨立性。
港交所只有政府利益沒有公眾利益?港交所這次的非執董「特色選舉」,這樣「拉票」確實是前所未見。我希望電子傳媒有機會在4月28日選舉日前給予我及港交所「自己人」機會,以表達意見或作辯論互動,講解大家對港交所的願景,但似乎這次「特色選舉」已破壞原先我的想法,即是「君子之爭、價值之戰」不可能也不需要發生。黃世雄兩周後即4月28日卸任,港交所主席周松崗說董事局內仍有資產管理的「人才」,實在太牽強。
最後,我擔心,香港以往的公平競爭(Fair play)可能不復存在,因為獨立非執董的功能絕對要意見獨立,而非「埋堆式」作橡皮圖章。有英文報章報道的標題,也令我感意外:「HKEx crosses the line in showing preference among candidates in board election」。我在加拿大接受電視訪問時,已講解了這次令人震驚的「選舉」,並擺上臉書( https://Facebook.com/2047HKMonitor )。香港所謂的公平競爭還有嗎?試問誰還未覺醒?4月28日的獨立非執行董事投票,不應受到干預。
錢志健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