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香港跆拳道之父 招未盡 81歲未言休

【科健籽】香港跆拳道之父 招未盡 81歲未言休

【科健籽:運動人生】
跆拳道拳腳並用,氣勢鏗鏘,看似是年輕人的武術運動,事實上,年事已高的始創人之一,至今仍在打跆拳道。他是韓國人金福萬,六十年代把跆拳道帶來香港發揚光大,被稱為「香港跆拳道之父」。如今81歲的他未有言倦,還忙於將跆拳道心得撰寫成書,畢生貫徹跆拳道百折不屈精神。

上周末在九龍公園,一班跆拳道學生全神貫注細聽一位老師傅指導,他是跆拳道始創人之一金福萬,他亦是第一個來港宣揚跆拳道和成立跆拳道協會的人,在六十年代把這項韓國國技帶來香港,堪稱「香港跆拳道之父」,大家都會叫他「師聖」或「Master金」。「當時十個有九個學跆拳道嘅人都係佢徒弟,剩番一個係未學。」香港國際跆拳道自由聯盟主席唐國洪這樣說。
談到跆拳道的始創人,大部份史料都提及「崔泓熙」這名字,不過Master金指跆拳道大半招式其實由他所創。他憶述五十年代初韓戰爆發,16歲的他開始服兵役,當時軍隊鍛煉空手道,他向當時的將軍崔泓熙提出將韓國不同派別武術,整合一套自成一格的武術讓軍人修練,意見得到接納,並將這套新拳術命名為「跆拳道」,意指踢、拳和道行的修練。Master金仍記得拳術是1955年創立,1959年獲政府認證。
莫論Master金的講法幾成真,但在香港跆拳道界人士眼中,他確實是跆拳道的權威,備受推崇。他自從退兵役後開始周遊列國,圖將跆拳道發揚光大,因此被韓、美等海外傳媒稱為「跆拳道使者」。在到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並組織國際跆拳道聯盟(ITF)後,1966年3月他來到香港,成立香港跆拳道協會,看中香港國際化都市形象和自由度,視之為將跆拳道向國際發展的重要一步,還在這裏居住多年。可惜其後ITF內部出現分歧,不同理念者於七十年代另起爐灶,成立世界跆拳道聯合會(WTF),種種因素令Master金黯然離港,遠走美國定居。今次他獲唐國洪邀請來港作技術指導,更是他事隔27年後重臨香江,當年學會的廣東話,也因越來越少使用而忘得一乾二淨,如今只能用韓語和英語溝通。

韓國人金福萬(中)在韓戰結束後周遊列國推廣跆拳道,令港人開始接觸這項韓國國技,被稱為「香港跆拳道之父」。

不想退休 心態正面有動力

跆拳道除了講求體能和技術,其精神提倡「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如今Master金仍然身壯力健,自1963年起,他開始將研究跆拳道的成果撰文成書,他正在整理第15本跆拳道著作,將於未來兩、三個月出版。彷彿有用不完的力量,對此他只淡言回應:「當心態和心理上,都能夠保持正面和隨心所欲,人就可以達至健康、輕鬆。」對於未來,Master金未有退休打算,更聲言完成著作後要繼續周遊列國,指導各地學習跆拳道的人,他亦表示會再度訪港,盼提升跆拳道在港的普及程度,身體力行,把畢生奉獻給跆拳道。

年輕時的金福萬(左)與另一跆拳道始創人崔泓熙合照。

金福萬 Kim Bok Man


現年81歲,跆拳道始創人之一,跆拳道黑帶九段

人稱「師聖」、「香港跆拳道之父」

前韓國陸軍軍士長

曾出版14本跆拳道研究著作

2009年進入跆拳道名人堂

金福萬致力將研究跆拳道成果撰文成書,最近正籌備出版第15本跆拳道著作(右)。

金福萬上周末快閃來港兩日,向在場超過60名後輩指導跆拳道心得。

青年黑帶 最享受比賽

「我們都知他(金福萬)是跆拳道始創人之一,我們現在所學的套拳是他有份創作。」靖嫻和瀚鏘分別18歲和16歲,至今學習跆拳道已12年,更是黑帶三段。靖嫻自小跟隨教跆拳道的爸爸習武,「起初視為一項運動,如今覺得作為一技傍身保護自己之餘,亦好享受比賽時的感覺。」雖然有同學覺得她學跆拳道「好唔女仔」、「好暴力」,但她未有介懷照打,「想繼續學落去,將來或幫爸爸教學生。」

點解出招要大嗌?

為何跆拳道出招時要發聲?唐國洪解釋是一種運氣方法,「像一支箭般,有助一鼓作氣將力量擊出去。」他補充,不少人誤解跆拳道不適合年長人士學習,其實動作速度可隨年齡調整,韓國國內不乏年逾70歲的習武者。

香港國際跆拳道自由聯盟主席唐國洪示範跆拳道正拳(左)和踢腿(右)姿勢。

記者:余 瑋
攝影:徐振國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