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父親堅持回江南老家終老,豈止一朝一夕?就是母親在世,這方向堅定。老伴離世,再無情理留在異鄉。
怎會沒理由留下?
父親不選擇兒女,卻選擇返鄉?教他們忐忑不已。讓兒女照顧,陪伴夕陽老父終老,不是每個父親期望的終極?不是他們,他選擇還鄉,回家。
兄弟姊妹處理父親去留議題,每次家庭會議爭執不斷,不歡而散。父親與他們難得和平,爭拗嘔氣沒完沒了,回家心志早定,無別路。
問題不是有人鎖着他,退休後不時長住故鄉。留住他是身體狀況,再無能力來去自如,就是在香港,是否安置在專人料理的安老院?家庭成員眾說紛紜,親情裂縫滴血。
朋友抗議父親疼錫他們程度,遠低於鄉間弟妹侄子,感情看似未曾親暱過。
聽說了一遍、兩遍、遍遍重叠,聽出幾點端倪。
時局混亂解放後,與妻離開江南故鄉南來,年青的心無時無刻不瞻念與他共成長,心血相連家鄉父母弟妹,一條心:「總有一天回家!」
50年代縱是香港謀生,決不容易,成功逃港者見沒大變動,頗大族群即回歸祖國。想他曾一再問自己,何不歸去?
心繫解決養活妻兒,無奈,遠赴比遙遠更遙遠的國度謀生,留下妻小,每兩年回港一次,兒女歲數齊齊整整,兩年一個、兩年一個。朋友排行至小,父子首次見面,比兩年還要長,曉行曉走,是時候唸書上課,自覺父子情那道裂縫比家中任何人都深。
上代人不為愛情,只為傳宗接代,這個父親做足一個傳統父親必須責任,生兒、提供生活一切所需、直至成長、責任完成。
為了他們,放棄了至親,甚或沒能再見父母最後一面。
父愛呢?親子情呢?這是現代人的迷思。
上代人至偉大的愛是生你、養你。其他美麗元素?憑緣份天定。
上次還鄉,身體出狀況,長期被接濟的鄉親沒為父親尋求最佳搶救,反而放手抬到祖屋……朋友痛斥!
他要回家,一條心,落葉歸根。思家至極的遊子,心無旁騖只望在祖屋中庭,祖先的牌位及靈魂間待至油盡燈枯。
這古老傳統,港生港大兒女們完全忽略。不要等啦,他要歸去,唉,讓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