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梁唐青儀和梁頌昕出聲明回應「行李門」事件,有網民於社交媒體大爆原來出自一間公關公司手筆,輿論為之譁然:撰寫官方聲明的工作竟然淪落到要外判到公關公司之手,教最近又加薪的新聞統籌專員情何以堪。理性一點,可能政府部份公關工作外判出去亦合情合理、無可厚非,但一路以來官方公關瑣碎小事反映的,均是現任負責特首政治公關的高層心有餘而力不足。
梁特一家屢屢製造公關災難,家庭成員惹火行為當然是始作俑者,但其隨身政治公關──新聞統籌專員──亦責無旁貸。新聞統籌專員,理論上集公關、幕僚及政治化妝師於一身,擔當如此大任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博弈思維:特首每份稿件、每份聲明猶如棋局落子,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這次公關公司稿件與官方聲明稍稍對照,修改處即見兵家大忌:切勿引用對方攻擊字詞。從政治傳播學角度看,在自家聲明引用攻擊原文「叫我梁特首」,變相在主場為宣稱「不實」的指控作免費宣傳。由公關公司撰寫的原稿深明此道,致力創作新故事框架,讓大家重新理解事件來龍去脈;豈料碰上高層的「二次創作」,故事越描越黑。將撰寫聲明工作外判出去的高層,當然對稿件有最終決定權,但如此觸及兵家大忌,其博弈思維程度是高是低,可想而知。
身處現今資訊爆發、事事「網絡見」的年代,政府與特首最需要外判的應該是新媒體應用及管理社交媒體的工作。綜觀政府使用新媒體表現平平,我卻認為情有可原:作為香港最大的官僚體系,政府與各部門要消化新科技應用絕對需要時間。值得一讚的是政府新聞處,其社交媒體賬號操作技巧越見熟練,可見新聞官也開始捕捉到網上世界的脈絡,知道如何迎合網民口味。
反觀相傳由新聞統籌專員主理的特首賬號,表現毫無起色:通常只作單向發佈梁特活動相片之用,有時連描述都不多打,更經不起「後俾like時代」的挑戰,所發條文終日被「嬲嬲」反應所淹沒。其實外國不少政要(例如奧巴馬、希拉莉及蔡英文等)均斥巨資搞好網上形象,既然撰寫官方聲明亦可以外判出去,我想將管理梁特面書賬號的工作,外判予一間懂得網上世界之道的公關公司,應該問題不大吧!
其實好人才真的不假外求,隨意挑選幾個政府新聞處的臉書小編加入管理團隊,雖不能將梁特面書賬號起死回生,但維持賬號正常、正面地運作亦應遊刃有餘。正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如果現任專員不能好好肩負公關、幕僚及政治化妝師這些需要博弈思維的工作,倒不如將其「砍掉重練」,將資源直接聘請多一點公關新媒體技術官員,或把多一點公關工作外判出去,務求勿讓梁特及其一家形象繼續拖累香港。
鍾政碩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