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民主程度如何影響競爭力 通識科政治題 考生幾乎交白卷

問民主程度如何影響競爭力 
通識科政治題 考生幾乎交白卷

【本報訊】政改觸礁,明年特首繼續由1,200人選委會選出,每年題目皆受矚目的文憑試通識科昨重現的必答政治題,問考生提升特首選委會代表性和本港民主指數,如何影響本港競爭力。有考生坦言事前以為政治題絕迹,寫下數個字便不懂作答下去,更有通識科老師指,大部份學校Mock(模擬試)卷都沒「貼」政治題,分析指有可能是因近年不少人炮轟通識科過份政治化,導致學生忽視政治題。
記者:趙雅婷 蕭洛汶

盤菜瑩子斥題目引導學生,直言「唔想做」。伍嘉亮攝

文憑試通識科分兩份試卷,卷一共3條必答題。去年首度不設的必答政治題今年重現,引用國際政經雜誌《經濟學人》2014年的全球民主指數、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特首選委會和立法會組成資料,問考生本港民主與全球競爭力表現,及是否同意及解釋「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和立法會的組成更具代表性,會提升香港的全球競爭力」。其餘兩題有關本港農業發展和愛滋病病毒(HIV)。

大部份學校無貼政治題

昨於荃灣應試的張同學認為政治題「好難,完全唔熟悉」,指問題好複雜,更因去年考試題目不涉政治而沒溫習有關題目,其中有關選委會的分題更只寫上「不同意」便無法寫下去。劉同學亦認為政治題涉及民主政制最難答,「諗唔到點寫,政治一向都唔識」。
卷二為三選一題目,其中一題與政治有關,引用前年紅遍全球的「冰桶挑戰」的報章資料,分題問及電子社交媒體對提升本港青年參與社會政治成效。另外兩題有關內地二孩政策影響、保育傳統行業。
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賴得鐘對政治必答題重現「有啲吃驚」,「政改爭拗都擺低咗好耐,少少冷卻咗,但突然出返有啲意外」他續稱,將特首和立法會代表性與全球競爭力拉上關係「冷門咗少少」,相信頗多同學感困難,又指該會早前收集了30間學校的模擬試卷,僅兩間考題涉管治、政制,涉本土意識亦僅約5間。
資深通識科教師庫斯克(筆名)認為,部份考生可能因近日不少人炮轟通識科過份政治化而忽視政治議題,「但係香港政制本來就係課程一部份,考生點都要識」。提及考生若回答「過激」政治立場會否影響分數,庫斯克認為「理論上唔會」,指今年試題設計已限制考生偏鋒立場。

通識教師:點可以唔涉獵

通識科老師兼教協理事方景樂亦認為,考生不可能不熟悉政治議題,「咁埋身咁熾熱嘅議題,點可以唔涉獵」。指今次試卷設計得宜,提供資料及空間讓考生討論。
2012年起文憑試三屆通識科卷一,都有一條必答政治題,分別問及政黨政治、立法會拉布和反特首梁振英遊行。

學生教師看法

劉同學(政治題最難)
「好難,我都係亂寫,自己本身就唔識政治。」

張同學(冇溫政治題)
「好複雜,寫咗唔同意就放棄,費事嘥時間。」

教師張銳輝(靠本身知識)
「如果想有更高層次成績,就要靠考生本身嘅知識。」

教師/博客庫斯克(點都要識)
「香港政制本身就係課程內容一部份,考生點都要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