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部近日公佈的本年度1月份的《地下水動態月報》,顯示全國地下水(圖)普遍「水質較差」,2,000多個地下水井,有8成受污染,含重金屬及有毒污染物,不適合飲用,儲水量亦因過度開採而大幅減少。
水利部去年監測松遼平原、黃淮平原、江漢平原等,一共2,103處地下水井,化驗結果顯示當中有691個地下水井,被評為不適合人類飲用的IV類水,佔32.9%;而污染更嚴重的V類水則有994個,佔47.3%,兩者合計佔總數80.2%,意味8成接受評核的地下水井皆受污染,主要污染指標中,「三氮」(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污染較嚴重,部份更驗出重金屬及有毒污染物。同時地下水亦被嚴重過度開採,數據顯示1月份全國主要平原區地下水儲水量,比去年同期減少約82.4億噸。
水利部昨回應,稱《月報》的數據主要來自污染較嚴重的北方平原地區的淺層地下水,易受地表或土壤污染下滲影響,水質才會不合格,聲稱監測的水井並非飲用水的主要水源。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認為8成樣本不合格,並不特別令人驚訝,因為淺層地下水容易受農業工業廢物積聚而污染水源,他又補充指居住城巿者不用太憂慮,因內地城市大多以深層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但還有很多農村地區居民飲用淺層地下水,污染將主要對他們帶來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