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展望亞洲固定收益市場

基金觀點:
展望亞洲固定收益市場

歐洲及日本央行量寬、聯儲局暫緩加息、商品價格趨穩定--以上各因素令亞洲固定收益市場多項範疇,在今年首季錄得強勁表現。在這利好的大環境下,馬來西亞令吉等各地貨幣,以及印尼美國主權債券成為最大贏家。投資者情緒明顯已經改變,轉向風險較高的亞洲定息證券,例如高收益「單B」評級信貸及存續期較長的投資級別債券,令本季復蘇之下的受益項目範圍更廣泛。
只要投資者保持樂觀情緒,高風險固定收益市場範疇將會維持良好表現。然而油價進一步下跌、中國經濟過渡釋放不利影響,以及聯儲局改變加息部署,以上因素令投資者對未來前景信心減弱,或可能令目前的復蘇環境急轉直下。
儘管現時投資氣氛改善,帶來了一些明顯的投資良機,然而全球經濟仍然持續滯緩,而且各地時會推行一些對立政策應對各種妨礙增長的因素,投資者釐定長遠投資策略時將面對難度,原因是由於主要固定收益市場危機、存續期、信貸三者目前不對等。

儘管高收益債券及長期債券提供可觀的綜合收益率,然而由於近期市場復蘇,息差及收益收窄造成的高總體回報機遇甚有可能結束。息差及收益率或會進一步收窄,然而上升潛力有限;反而下行風險不容忽略。政府債券收益率繼續處於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長遠歷史平均水平(即所謂回歸平均值)上升,有可能導致政府債券投資組合及各項指數出現重大虧損。
高收益債券雖然可以抵禦一定的加息影響,然而在經濟增長滯緩、盈利下滑及債務水平高企的環境下,信貸危機亦明顯偏向負面。投資者如未有妥善分散風險,將會承受更大影響。當債券在20美仙交易的情況下違約時,8%的券息回報將難以抵銷損失。
對亞洲固定收益投資者而言,好消息是央行的作風積極,大有機會令息率保持低水平、維持高流動性,進而令企業違約率處於可控制水平。在這種環境之下,我們建議投資者審慎為固定收益投資組合選定範疇比重、買入確信度高的發行人親自買入的證券、買入短債,以確保有相對較高及穩定的回報。
在2015年整個固定收益市場中,短期性的亞洲債券策略投資的總體回報,及風險調整後回報均屬於最高水平。在2016年的餘下時間裏,由於亞洲債券市場繼續還有大大小小的基本優勢及相對價值,我們相信買入短債將有助明顯降低較長期債券的格價波動。根據經驗,買賣長期債券或難以持續產生穩定回報,因為經驗同時顯示,目前的史上最低息環境即將結束,此後長期證券的投資風險將會大增。

萬靖思
安盛投資管理固定收益亞洲區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