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亮話:打開心窗 - 張亮

也說亮話:打開心窗 - 張亮

早前碰到一個讓人心酸的事:內地友人的孩子在北京一家很好的小學就讀,班上有個男孩行為有異,老師沒有辦法,朋友和其他家長聯署信件要求頑皮男孩「被退學」。這個男孩每天都拖着傷痕纍纍的身軀上學,原因是父母也認同他不聽教,對其施以體罰。其實,可憐的小男孩很可能是患有自閉症,朋友對此症一無所知,聽完我的解釋,一時無語,非常內疚。
自閉症是與生俱來的發展障礙,特徵包括不善於社交溝通及表達情緒。有自閉症的孩子往往被誤以為是高傲、反叛及沒禮貌。故事中的男孩不善察言觀色或提供符合他人期望的反應,有典型自閉症特徵。讓人難過的是他父母缺乏對問題的理解,沒能以合適方法幫助兒子,只是「治亂世、用重典」希望他「重歸正途」。
在香港耀能協會接受家長培訓的劉太育有7歲和4歲兩名自閉症兒子,哥哥性格衝動,弟弟「闊佬懶理」,令她每天身心疲憊。可幸劉太沒有選擇逃避,而是積極尋求協助,自我「升呢」來豐富培育自閉症孩子的知識和技巧。

劉太分享最重要的是保持心平氣和,而且要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孩子的每一個小進步,例如她欣賞兒子的「硬頸」為「擇善固執」,笑言有次生病了,哥哥一方面貼心地關心慰問,另一方面則提醒就算生病了也要準時預備好晚餐,令人啼笑皆非!得到支援後,劉太更積極與其他家長、學校老師交流育兒心得,幫助其他家庭。
根據教育局的統計,香港自閉症兒童比例較歐美低,但近年以年增長20%攀升。各種教育配套不容忽視。除了家庭、學校及政府的支援外,社會的支持和包容其實也極為重要。
全球第一個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兒童Donald Triplett,現時已82歲。近年有記者到其居住的美國小鎮進行採訪,發現他的晚年生活悠閒舒適。這不單是他父母與專家的功勞,更重要是小鎮居民都接納Triplett為他們的一分子,記者「投訴」至少被三個鄰居警告要好好對待Triplett,否則後果自負!
本來從事財經界的好友T君育有11歲的自閉症兒子,他說:「兒子的情況令夫妻兩更珍惜家庭關係,更欣賞生活細節,我們現在知道生命中甚麼是最重要的。」
尊重歧異、包容生命,這是大愛!

張亮
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