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停刊,亞視熄機,周刊玩完。一時之間,傳媒業像走進寒冬,筆者不少朋友和從前新聞系的同窗也因此加入失業大軍。人到中年再找新工作已是不易,要賺取原來的薪酬就更難。紙媒是否已是夕陽行業?現時還有多少人有購買書刊的習慣呢?只會越來越少。
互聯網顛覆世界,亦因此改變很多人的閱讀習慣。即時新聞、聲話兼備的動新聞充斥手機板腦,吸引普羅大眾眼球,一般人但求快、靚、正,而深入分析的跟進式報道,已經較難吸引讀者諸君了。情況就如大家都不喜歡被阿媽囉嗦一樣,抗拒長篇大論的文章吧!
世界運行越來越快,今日發生的事,很多時過兩日便被人遺忘。所以語言偽術在這個時代得以大派用場。任何人做錯事千萬別急於認錯,先講些似是而非的話,或者乾脆用文字交代,發段聲明回應便是了。大不了失蹤一陣子,反正不少港人都患上善忘症!
現在足球賽事直播場次頻密,也使人容易忘記。18年前,荷蘭射手柏金射破阿根廷的世界波,筆者仍歷歷在目。但如果你問,上周歐聯禾夫斯堡爆冷贏皇家馬德里的兩球是怎樣射入的?對不起。我反而記得拍檔劉舜文評述時的靚抽:「呢齣肯定係『最佳電影』,雖然咩係『最佳電影』,人人有不同意見。」妙答的還有潘源良:「論班費,兩隊差天共地,但呢場波藝術性非常可觀。」
劉健基
有線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