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樓價已調整了一成多,但現時的樓價對大多數中下階層而言,仍是天文數字,其買樓及供樓壓力之大,就算連初中生也深深明白。新生代不少已放棄自己買樓,轉而向自己父親求救,富裕的父輩不少自願幫愛兒支付首期買樓,能力較低的,為求兒子有樓,甚至直接將名下唯一物業轉給愛兒,所以說,兒子無樓,已變成父之過。
筆者認識一位中年業主,自住某新界屋苑單位十多年,最近在鄉郊再買入一間村屋作退休用,當其念初中的兒子知道此事後,立即對父輩說,現自住的屋苑留他吧,至於那村屋,老父你自己住好了。新生代就這樣向父親求樓,就可無痛上車。
事實上,這情況並非個別事件,筆者認識另一位小業主,兒子早已工作多年,月入二萬多元,仍未能置業。某日兒子對父親說,「你現在的市區物業留給我吧!它日我會於鄉下買間村屋給你養老」,面對兒子這樣的要求,父親一般都無言以對,彷彿兒子無樓,責任就在自己。
筆者認識第三位內地父親,兒子現時只幾歲,他已準備為兒子買樓,事關樓價升得太快,假若待他長大之後,才讓他自力更生儲錢去買,他一世也買不起。如果以入息負擔比例來說,內地一、二線樓價較香港貴得多,所以高樓價的壓力,並不是香港獨有的問題。
何熊輝
樓評人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