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e are reading:牛津牧羊人的一生 - TC

What we are reading:
牛津牧羊人的一生 - TC

英倫湖區先禮後兵,讓我們在晴朗的受難日出發行山。藍天白雲下,孕育了湖畔派浪漫詩人的「英國後花園」,行友們「天鵝湖」畔一帶盡情收集明信片景色。翌日一行婦孺老弱在急風橫雨下登上湖區一個山口,極目不見人煙。下山後沿古冰川遺下的陡峭河谷前行,路上的Cumbria Way整天只遇到一位行人與狗。
這裏是山區牧羊人最後領地,兩旁只有草石的山坡集雨成溪,山下聚成河川滙入內湖,最終流出愛爾蘭海。河谷上嫩草稍豐之處,只見幾頭黑身壯羊,看來不是「遍地𤏸金」的物主;溪流附近疏落堆起空置石牆,用木欄柵圍圈或漫無目的地伸延上山。羊群和牧羊人去了那裏?
風雨越來越大。行友全身濕透,才知世上沒有真正防水兼透氣的衣物,不得不縮短行程,轉乘巴士。在小鎮休息時,偶遇James Rebanks的新書,一頭裁進走馬看花想像不到的牧羊人世界。
《The Shepherd’s Life》去年出版,高踞暢銷書榜至今,亮點是作者傳奇的牛津畢業生身份。不要誤會,這裏沒有勵志故事。Rebanks生於牧羊世家,得外祖父真傳,第一筆牧工積蓄用來競投公羊,而非同輩渴望的車,亦從沒想過要「出人頭地」。Marlowe名詩中的牧羊人要以華衣美食和金扣鞋示愛,早已輟學的Rebanks就只能順從女友意願,21歲時工餘進修,憑着牧羊人的才智及從外祖父藏書中吸收的知識考入牛津修讀歷史,畢業後回到「遍地𤏸金」的牧場成家立室。

外人眼中的湖區只有湖光山色,沒有當地人的故事。Rebanks明言要透過牧羊人四季的工作、個人成長的經歷和長輩的故事,重新描寫一個屬於在這裏世代存活、被現代遺忘了的平民歷史。我於是明白,湖區的風景並非天然,原生的水土經過七百多年的整治,沼澤、樹林和豺狼都為畜牧讓出生存空間,和農莊、羊群和牧羊家庭編織成綿密的文化景觀。牧羊人以薪火相傳的智慧及無盡的辛勞維繫着一個古老的生活方式:山上放牧、山下圈養、維修農場牧地、為過冬養草貯糧,拯救被困雪暴的羊群,為每隻羊鏟毛、配種、接生、閹割、杜蟲、防疫……心力交瘁之餘還須以兼職聯合國顧問補貼,由Rebanks淡然道來,仍難掩喜悅和驕傲,令城市讀者汗顏。「這是我的生命,我不要其他」,牛津牧羊人以此結語明志。
儘管有優秀的接班人、國家基金的保育及農業補貼等支持,湖區的文化景觀仍有毀於一旦的危機。2001年英國爆發口蹄症,Rebanks目睹牛羊整群地被慘殺。我們沿途所見的Herdwick羊種95%集中在這一帶,若病毒傳到山上,當時的科學結論認為必須全部消滅。驅使Rebanks投入一生的,正是人、羊與大地融洽共處的傳統Herdwick養牧。若失去了這唯一能各據山頭過冬的強悍羊種,世代相傳的山坡牧場將無以為繼。雜草矮樹取代草地之後,沼澤石牆繼而積水崩塌,我們今天所見的山谷已面目全非。無奈地,「對來自城市的官員來說,羊就是羊,農場只是農場。他們不會明白,一些珍貴的事物瀕臨滅絕……我們不由自主,命運被掌握在消費者、超級市場和官員手中。」

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