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真的為時已晚 - 蔣芸

是否真的為時已晚 - 蔣芸

不管是否為時未晚抑或為時已晚,沉重的低氣壓籠罩香港之時,一部電影「十年」獲得三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十年的獲獎代表的意義太多,不禁要為香港的電影界喝采;為金像獎諸位評審喝采,從這點來看是為時未晚,香港有希望。
十年獲獎實至名歸這已不需要討論,也不必質疑評審的專業,李怡兄說它隱示了香港主流電影扭轉面向大陸市場的趨勢,這個隱示要改成顯示,還不明顯嗎?儘管電影界有些不肖之徒自我設限自我審查,自我逢迎拍馬害怕失去龐大的中國市場而到了不要人格尊嚴的地步,但仍有不少電影工作者並非如此,十年的工作人員及觀看此片的觀眾因十年的被肯定而令香港人鼓舞,以獨立自由意志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冒險的去拍一部反映社會現狀及現代香港人心的影片,吃力而不討好的,分分鐘血本無歸,分分鐘被列入黑名單,即使本片的五位導演並無一人有任何政治背景,甚至對政治活動並不感興趣,是電影發燒友,從電影人的角度看現實社會的困惑也表達了他們的困惑。
香港人的委屈絕望及香港人的憂慮,從一個電影人的角度去着墨,不自私、不功利、不市儈、不迎合,它照見了我們立足之地,讓我們忐忑不安,使我們恐懼顫抖,純粹的電影人,拍出了良知良能大勇氣的作品。
今天的香港現狀,為時未晚或為時已晚?寧願走一條艱難的道路也要發聲,這一切令我們肅然起敬。
十年令我們對香港電影界刮目相看,對慣於自我審查的新聞媒體尤應有所壠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