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研發的無人火箭「獵鷹9號」(Falcon 9),前日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後進入預定軌道,推進器更首次成功在海上平台上垂直降落。推進器可回收重複使用,意味火箭發射成本將大幅下降。
火箭「獵鷹9號」在當地時間前日下午4時43分(香港昨晨5時43分)升空,約兩分半鐘後,第一節火箭分離並轉向,在位於發射地點東北面約300公里的無人船上降落。由起飛至降落用了約8分鐘。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直播片段顯示它在降落前,成功展開降落支架,並自動調校至與無人船垂直。至於載有國際太空站補給物資的第二節火箭,則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奧巴馬致賀
火箭成功降落後,SpaceX隨即在社交網Twitter公佈喜訊,更獲美國總統奧巴馬致賀,「美國可繼續在太空探索範疇上領先,全賴有你們這群發明家和NASA」。
SpaceX曾四度嘗試在海上回收火箭失敗,去年6月更發生火箭在升空兩分鐘後爆炸墜毀的事故,至12月底才成功在陸上回收火箭。SpaceX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指,火箭降落時沒有傾側和擊穿無人船,「我們真的很亢奮」。已回收火箭部份將接受10次耐火測試後,最快在5月重用。
馬斯克指造價昂貴的火箭推進器可重用,不再沉入海中,能減少對環境造成破壞和太空旅行成本,有助火箭普及化。他指一支火箭的造價約6,000萬美元(4.68億港元),而一次旅程的燃料費只需約30萬美元(234萬港元),換言之「擁有一支可完全及經常重用的火箭,邊際成本就可減省達百倍」。
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