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文台預測,今日短暫時間有陽光,溫度介乎23至27℃,正是遠足好日子。不過愛行山的你,可有察覺多條行山徑近年鋪了石屎,自然變得不自然?原來,漁護署過去5年用水泥或水泥板建造梯級,已有約1.4公里;民政總署亦愛採用混凝土物料興建路徑,包括錦田鄉四排石青朗公路附近行人徑、沙田道風山道上針山、草山的山徑,項目多由區議會主動提出。熱愛行山的康宏集團主席王利民批評,郊野石屎化是「小白象」工程。
記者:潘柏林
近期有行山人士成立「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透過網上問卷收集意見,約6,000位山友回覆,九成人表示喜歡自然郊遊徑,不足一成人選擇石屎郊遊徑,亦有九成人認為自然郊遊徑石屎化後,破壞自然環境及影響景觀。王利民批評石屎鋪山徑是「小白象」工程,他指行山為親近自然,「建設咗(石屎路)就返唔到轉頭,起咗唔通拆咗佢再嚟過?一開始唔做仲好」。
工程車鏟上山坡
記者發現多個山徑鋪石屎項目與區議會和民政總署有關,包括錦田鄉四排石行人徑、沙田道風山道上針山的山徑、元荃古道等。記者走訪道風山道上針山的山徑,泥路鋪上嶄新石屎、原料堆積一旁,工地亦有民政總署圍欄。翻查資料,該條山徑經歷多番修建,公民力量區議員何厚祥推動在2010年建護欄及設施;2014年區議會又通過更換欄杆,斥資12萬元。
「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質疑工程是否必須,該條山徑已有石屎樓梯,新工程又將小山路鋪上石屎,工程車亦鏟上山坡停泊,鏟死花草樹木。記者聯絡工程負責人黎先生,他指類似項目逾百個,民政處各區諮詢中心亦有介紹,他拒絕回應機械有否鏟除植被,又以粗口辱罵記者。
山友詬病,石屎路是區議會的「功績」,例如荃灣民政事務處便在區議會地區小型工程計劃撥款修建元荃古道上塘至下花山段,重修已失修的路段,聲稱是便利村民。錦田鄉四排石青朗公路附近行人徑由於泥徑部份毀壞及崎嶇,有區議員提議改善行人徑,亦由元朗民政處工程組透過鄉郊小工程計劃撥款重鋪。
民政總署稱,區議會或轄下委員會討論和審批修建鄉郊路徑工程,但署方有指引盡量採用環保物料,例如使用不規則天然岩石塊及水泥砂漿砌成路徑,以配合大自然環境,亦會因應相關地區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如需要使用輪椅代步或手推車搬運大型物件等,採用混凝土物料興建路徑。
漁護署則稱,無計劃增加使用水泥鋪設山徑,過去5年僅1.4公里用水泥或水泥板建造梯級,而採用沙泥、碎石、天然石等物料鋪設逾100公里的梯級。
署方又指,建造及維修山徑會盡量採用天然材料,基本原則是設計須簡單、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最少及提供安全環境供市民使用。當山徑出現嚴重水土流失或地勢過於陡峭,才考慮在部份路段使用少量水泥穩固天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