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大醫學院流傳已久的佚事,年資夠老的畢業生當有聽聞。是否屬實,未能考證 。
話說教授帶臨床課,開宗明義就說:「要當個好醫生,一定要培養敏銳的觀察力,更要好好利用所有能得到的資訊。」
「最關鍵的是聽覺。你們或會以為用聽筒聽心跳、呼吸、腸鳴要緊,其實耐心聆聽病人的故事更重要。鑑貌辨色,可診出貧血和黃疸,很多不同的病也有獨特的臉容。靠觸覺診斷腹內病變是門大學問,這個以後得慢慢地學。嗅覺在臨床診斷也有一定的地位:胃出血病人排出的黑便,有一種奇特的甜膩味,你們聞過一次就永遠不會忘記。糖尿病發作時,呼出的氣含有酮(ketone),也是一聞就知道的。噢,還有味覺。哪位同學能提出味覺能協助診斷的例子?」
各人都面面相覷。教授從白袍口袋掏出一個小瓶子,內有淺黃色的液體。「據說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含有葡萄糖,是甜的。有誰願意印證一下?」
大家都面有難色。教授勃然作色:「你們連小小的犧牲都不願意,怎能當個稱職的醫生呢!我來示範!」 就把手指放入小瓶內,然後用舌頭舔了一下!」
小伙子們都瞠目結舌,當教授把小瓶遞到面前的時候,都乖乖地依樣照做。
臨床課接近尾聲,教授問:「今天你們學到了甚麼?」
有人說:「學會了要為醫學作犧牲。」有人說:「原來糖尿真的是甜的。」有人說:「知道細心觀察的重要。」
教授搖搖頭:「你們的觀察力尚待改善!你們沒看到,我放進瓶子的是食指,舔的是中指嗎?」
鍾尚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