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多間內地銀行傳出假票據問題,上市僅約一周的天津銀行(1578)披露,近日上海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一宗風險事件。經核查涉及風險金額為7.86億元(人民幣.下同)。
所謂買入返售業務,意味公司透過抵押票據向銀行融資,不過在指定時間內須將票據回購並支付利息。
根據內地傳媒引述業內人士指出,天津銀行與中介滙濤金融控制的重慶銀行(1963)西安分行同業戶達成票據回購交易,交易金額為9億元,天津銀行作為票據的逆回購方出資金,滙濤金融控制的同業戶作為正回購方借錢。
公安立案偵查
該業內人士指,該9億元回購到期後,中介控制的中小金融機構取走票據後,只付了2億元,尚有7億元及利息未支付,操作手法與年初爆發的農行(1288)票據案雷同。不過重慶銀行昨在網站指,該行從未開展通過同業賬戶辦理銀行(商業)承兌滙票貼現、轉貼現業務。
天津銀行指,現時內地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該行正積極配合偵辦工作,加強與相關機構溝通協調。不過,事件並無影響該行股價,昨日收報7.32元,無升跌。
無獨有偶,彭博昨引述知情人士稱,中銀監發現不法份子冒用龍江銀行(位於黑龍江)辦理商業承兌滙票貼現,涉資達6億元,但強調資金已完全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