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我提起香港是由難民建立出來的奇蹟,所以大家應該反思究竟抹黑尋求庇護者是否恰當。
看來,這抹黑行動已蔓延至為弱勢社群發聲的人士。根據《蘋果日報》報道,中環、尖沙嘴、旺角、觀塘、大圍、沙田,以至天水圍在上周末都出現了一幅橫額。這橫額在其顏色陰沉的背景中加插了多年來協助弱勢社群的立法會議員張超雄的照片(但就用電腦技巧令他看來有點陰森恐怖),而在另一邊就帶着一句「難民之父:致力為南亞難民提供援助」。張超雄回應時說:「我唔會否認我一直都幫弱勢社群,但呢個橫額,明顯係抹黑工程的一部份,係出於惡意而唔係褒獎。」
我覺得這種抹黑既可恥、亦可笑、又可悲。
攻擊為尋求庇護者提供援助或為他們發聲的人士實屬可恥。這種策略基本上就是嘗試嚇退這些有心人,使一群社會上幾乎是最弱小、最沒有聲音的人士更無助、更容易被抹黑、更容易被欺凌。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說,如果是「真難民」或者可以提供援助,但很多只是「假難民」,借尋求庇護留在香港做黑工。但尋求庇護者的申請一日未經處理,我們又怎能假設有些人是「假難民」呢?
而就算有些尋求庇護者不是「真難民」,只是借此留港非法工作,大家又有沒有想過,這些「黑工」很多時也是受害者?這些「假難民」有不少是被蛇頭利誘,附上(對他們來說,很多時更要向親友借錢)巨款給蛇頭。不過,他們來到香港後就發覺無論是工作性質、待遇、環境都是不人道的,但因欠債、人生路不熟而不能離開,變相變成像奴隸一樣的情況。就算這群人不是「真難民」、最終沒資格留在香港而要被遣返,他們都仍是弱勢的人,給他們一些最基本的人道援助亦不過份。將心比己,我們都有不少前人在百多年前在類似情況下被「賣豬仔」去西方。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時,我們真的會去罵那些曾嘗試幫助被當時西方主流嘲為「支那人」(Chinaman)的當地人士嗎?
有良知的人會選擇做對的事
攻擊為尋求庇護者提供援助或為他們發聲的人士亦是可笑之舉。對於像張超雄這些深知自己是在活出耶穌「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其他主流宗教及非宗教人道哲學都有類似要求大家向弱小伸出援手的觀念)誡命的人,區區一點攻擊又算得甚麼?這些攻擊者真的以為伸出援手的人會被嚇退嗎?張超雄在佔中時連面對一群拿着「工具」嘗試攻入立法會的人都不怕,會怕幾句攻擊?在這些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有良知的人會選擇做對的事,而不是個人或政治上會帶來少些麻煩的事。
至於這些攻擊的可悲,就是攻擊者相信香港人會對向尋求庇護者伸出援手的從政者反感,會在選舉「懲罰」他們。我偏向希望及相信香港人不會這樣做,因為他們會欣賞及尊重憑良知處事的從政者。就算是所謂現實派的選民都應該會在這議題上注重香港的國際大都會形象,不會想香港被批評為違反國際法律、國際標準。但如果我是錯的,而張超雄等有心人真的是為了行義而為選民遺棄,這就的確會是香港的悲哀,因為這表示我們為了權宜、為了排外就可以甚麼都不理。
不過,想深多一層,其實我們又未必需要太介意類似針對張超雄的這幅橫額。攻擊者嘲諷對弱小伸出援手的人為「難民之父」,我們可以大方地接受這名稱,以此為榮。對,我們可以問心無愧地在援助弱勢人士或為他們發聲時成為難民之父、難民之母、難民之兄、難民之弟、難民之姐、難民之妹。哈利路亞!阿門!
註:以上只代表筆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他所屬律師行的意見。
任建峰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