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H股派息海嘯後首降!內地經濟遇風霜令國企續捱打,本報綜合非金融類H股成份股2015年業績表現,發現H股去年整體派息額按年減少逾一成,為08年後首次減少。分析相信,數據反映內地企業經營環境未到最壞處,不排除仍有機會下試上季低位。
記者:何仲豪
本報按彭博數據比較現有H指成份股組合的歷年業績,發現撇除內銀、內險及券商類別的21隻H指成分股,整體每股派息總額,按年倒退11.1%至約5.44元人民幣,為自2008年以來首次下跌,當中資源股及石油相關股派息額更顯著減少(見表),中海油服(2883)去年全年派息0.32元人民幣,按年大減超過八成,該股年初至今已累跌15%,跑輸同期跌10.3%的H指。
去年純利跌近28%
派息減少與企業盈利力倒退掛鈎,21隻H股的去年整體純利已連續兩年減少,在油股及資源股拖累下,整體純利總額去年下跌近28%至2,617億元人民幣,減幅最勁的同樣是中海油服,去年純利倒退逾85%,僅賺10.7億元人民幣,其次為賺少77%的中建材(3323)。至於業績標青的比亞迪(1211)去年賺多逾五倍,但集團卻連續兩年不派息。
雖然派息及賺錢能力大不如前,但向來高企的H股負債狀況則有改善。將21隻H股的計息長短債減去流動資金,再除以股東權益的淨負債比率,去年整體平均下降5.3個百分點至64.8%,連跌兩年。
最資不抵債的是中建材,比率高達264%,但按年亦有近20個百分點的改善;負債明顯改善者為國藥(1099),去年淨負債率21.9%,按年大減近56個百分點。
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表示,中資企業負債減輕主要因為宏觀經濟下行,壓抑內地企業擴張步伐及借貸需要,加上人幣匯價大貶驅使企業加快清還外債,基本因素實際上仍在惡化,未來會進一步拖累盈利及派息能力。
料H指試今年低位
蘇沛豐繼續看淡H指及恒指今季表現,預料兩指數短期內有機會下試年初低位,並明言經營環境轉壞情況仍未見底,投資者宜部署較能抵抗內地債台高築及人幣貶值的本地公用及電訊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