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界親共人士的貪得無厭(時事評論員 黃世澤) - 黃世澤

電影界親共人士的貪得無厭
(時事評論員 黃世澤) - 黃世澤

《十年》得到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後,中共固然狂開宣傳機器批判,而那些隨中共主旋律起舞的電影界人士,像林建岳、吳思遠、黃百鳴等等,隨即不斷貶低《十年》。
在這次電影金像獎得獎名單中,有一套電影不引來太大注意,但這套電影政治味道之濃,比《十年》更強,那就是徐克執導、得到最佳導演獎的《智取威虎山》。要批判電影金像獎搞政治化,那不應該去批判《十年》得獎,而是應直指徐克得獎那套《智取威虎山》。

商業包裝文革樣板戲

徐克這次奪得最佳導演獎的《智取威虎山》,是改編自文革同名樣板京劇《智取威虎山》,故事本身已經是徹頭徹尾的政治宣傳片。而樣板戲在文革期間,被四人幫拿去作迫害知識分子的工具之一,對樣板戲作出批評,固然會得罪江青,招惹殺身之禍,而演出樣板戲時講錯台詞、做漏動作,甚至在道具上有任何疏漏,都會惹來殺身之禍,文革期間中國文藝界不少冤假錯案都與樣板戲有關係。
因此,在鄧小平復出好一段時間至鄧小平死那一刻為止,由於鄧小平極討厭樣板戲背後的極左美學,再加上太多文化界中人因樣板戲而死,這幾乎是中國的歷史傷痕,在鄧小平當政期間都不提倡演樣板戲。直至鄧小平死後,樣板戲才蠢蠢欲動,而徐克將《智取威虎山》商業化,與近年中國,特別是不少文革下成長的紅二代想搞文革復辟有關。而徐克所拍的《智取威虎山》,背後投資者包括解放軍八一製片廠。如果講政治與電影混為一談,徐克公然替中共執導樣板戲,那肯定當之無愧。而樣板戲的藝術價值,肯定比《十年》來得低很多,這也是不少研究文革史的人所公認。
這次金像獎一眾評審,將最佳電影頒予《十年》,將最佳導演頒予執導《智取威虎山》的徐克,正正反映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專業評審作決定時,已經盡量試圖在政治上作出平衡。頒最佳電影予《十年》,似意在鼓勵《十年》製作人在香港這股政治低氣壓下敢於發聲的勇氣,但北京的政治說教片亦有得獎。
以戲論戲而論,執導《踏血尋梅》的翁子光比徐克值得奪這個獎項。翁子光的《踏血尋梅》探討香港社會議題,他從事的是一個導演的工作,但徐克是不理《智取威虎山》背後的血腥歷史,將一套中共政治宣傳片荷李活化,這是應予譴責,而不是獲獎。
在納粹德國倒台後,電影史有名的紀錄片《意志的勝利》(Triumph des Willens)是乾脆禁映,現在德國仍然禁映。以美學和電影技巧而言,《意志的勝利》堪稱經典,美學成就遠超中共文革八大樣板戲,電影史上影響深遠,但納粹主義反人類是不能接受,技巧如何精湛亦無補於事,導演Leni Riefenstahl於戰後被世人排擠,正因她替納粹黨塗脂抹粉。
這次香港人沒有批判徐克得獎,只是聚焦於《十年》得獎,其實已經十分包容客氣,若徐克在歐洲國家做同樣事情,一早變成人民公敵,早成為示威者的狙擊對象,還怎可能得到最佳導演這項殊榮。
以筆者等研究中共黨史的人而言,親共人士只看《十年》得獎,而忘了《智取威虎山》亦得獎,簡直貪得無厭。而香港親共人士的雙重標準,由黃百鳴、林建岳等人言論亦看得十分清楚。

黃世澤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