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智能手機不離手,一部電話亦隨時成為警方破案重要線索。巴黎恐襲後,法國警方在案發現場找到一部手機,覓得重要線索拘捕疑犯。美國加州聖貝納迪諾槍案,情報局(FBI)公開表示把收集情報失敗,歸咎於資訊加密技術,為監控設障礙。蘋果公司亦拒助美國司法部為iPhone解鎖。
事實上,情報部門一直呼籲蘋果公司與Google修改智能手機和流動設備加密設置,但科技巨頭以保障用戶私隱都不願妥協。例如蘋果公司iOS 8或以上系統,任何人在沒有密碼情況下均不能取得手機內設備資料。即使法庭頒令,沒有用戶密碼,連蘋果公司都不會或無法開機。
2013年斯諾登事件揭露了美國情報部門向各大科網巨企,包括微軟、雅虎和Google掫取大量用戶個人資訊,引起大眾關心私隱和安全問題,反對政府和情報部門,借反恐之名擴大監控力量與獲取用戶資訊範圍,只會將社會憂慮加深。
WhatsApp推出「點對點加密」訊息,標明「網絡罪犯、黑客、暴政,甚至是我們(Not cyber criminals Not hackers Not oppressive regimes Not even us)」也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