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死性吃飯 - 鄧達智

轉死性吃飯 - 鄧達智

多年不沾飯氣,幾乎拒絕吃米飯的阿叔突爾變態,從只要不過多也不抗拒肉類,偏好蛋糕曲奇朱古力,改為研究不同產區米類品種不同口感質感的粥與飯,還有粉與麵。
以為注重上養生,轉吃廣東人口中:養人的米飯。殊不知無端增加澱粉質吸收份量,轉死性,死於無蹤無跡。
專家們當然有他們一套專業說法,蟻民我們純道聽塗說實際案例共眾分享。
有感而發,大眾認同:年青時不吃苦瓜(涼瓜),某天發現自己在吃苦瓜,不自覺吃個津津有味,還有飯量,一口一口縱使不用任何餸菜,兩磚腐乳,少許豉油將白米飯細心滋味品嚐。
無端發覺,帶來好一陣神傷,歲月無情無聲踏入另一境界,縱使今人界限仍算壯年,誰人心下不自備秤砣?
暗問:曾祖父世代,能活到這個歲數,啊……要拜大壽囉!
古老歲月,絕大部分人根本沒條件患三高,更毋須擔心老人癡呆,除非上天特別眷顧,都活不過今天幾乎所有人,尤其城市人都很難不會遇上老人病的歲數。
聽聞減肥原則之一:晚上七時之後不沾澱粉質。
嚴格者,過午不吃。
不吃澱粉質,皆因澱粉變糖,要避糖?
止吃的何止粥、粉、麵、飯?
糖果、蛋糕、麵包、部分蔬菜、部分水果、一應酒類尤其甜酒。
蔬菜、尤其根部菜類,番薯、馬鈴薯、芋頭都被納入健康食品,都全屬帶甜、澱粉質高植物。
不少生果也屬澱粉誤區,不少人都知道香蕉含澱粉質高,近年港人愛上的榴槤澱粉並糖分都極高。
飯後果近年被鼓勵改作飯前果,聽說禍害來自一餐魚肉飯麵之後,才吃飯後果,前面的食物消化需時,生果被阻向前邁進,卡在胃腸發酵變糖,亦禍!
想活得好、人生進化健康點?
付出的努力、堅持少不了,每日新知,沒法子,何止一步一腳印,簡直步步為營一步一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