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死刑存廢短片獲獎監製盼邁向世界

探討死刑存廢短片獲獎
監製盼邁向世界

探討死刑存廢議題的台灣短片《審判》(The Day to Choose)獲美國世界民族電影節(Universe Multicultural Film Festival)最佳劇情短片獎,監製鄭匡宇表示會繼續參展,讓台灣電影邁向世界。
駐洛杉磯記者:林慧娟

2016年美國世界民族電影節周日在洛杉磯頒獎,《審判》監製、台灣東吳大學華語教學中心副主任鄭匡宇親臨領獎,他說:「這只是一個開始,我們也入圍法國尼斯影展,也會去康城影展參加『短片角落』(Short Film Corner)單元,這一切都是為了得到更多的關注,讓我們有更多的反省,未來可以拍出更好的作品,希望台灣的電影可以走出全世界,讓世界都看到我們。」

《審判》由鄭匡宇監製、東吳大學德文系學生李永為執導,兩人都沒有電影相關背景,中途出家拍片,卻仍能在數千部作品中脫穎而出獲獎,鄭匡宇表示,「人的一生中,總有一些時刻是你在做的時候就覺得應該會成功,但是因為還沒有成,你也不太確定,我本來就蠻有信心的,現在有一些不錯的成績了」。

他又表示,本來計劃透過參加影展提高知名度,因為短片無法上映,未來希望包裝成夢想講座,找公私立機構舉辦放映會和講座,在台灣到處走,探討年輕人如何實踐夢想,也為年輕人未來鋪路。

導演李永為對電影有強烈的熱忱,他17歲時看了美國電影 《教父》(The Godfather)後覺得太厲害了,就想走電影這條路,可是父母不支持,他大學唸了德文系,還是喜歡電影,所以自修上了很多課,後來參加東吳大學的校園短片比賽,作品拿了第一名,踏上其電影之路。

《審判》耗資約14.4萬港元拍攝,描述一名正直的律師堅持應該廢除死刑,妻子也堅定支持他,但某日,兩個男子來到他家中,在他面前凌虐他的妻子至死,兇徒給了他三個選擇:1)用眼前這把槍殺了他們、2)報警抓他們,而他們一定會被判處死刑、3)放他們走,當作甚麼都沒發生過。導演透過劇情轉折讓觀眾思辨死刑存廢的議題,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