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罷上周《蘋果日報》題為「港零售額挫20%,17年最傷」一文,個心「離一離」。2015年農曆新年是於二月初,今年則是二月下旬,理論上今年農曆年前「辦年貨」時間是較2015年多,通常在這樣的情況下,2月零售會較前一年旺,殊不知今年2月零售表現遠遜預期不特止,還創17年來最大跌幅,完全「估佢唔到」。
對於慘淡市道,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直指「零售情況非常嚴峻,連本地消費亦見疲軟」,更不諱言「好可能首季會跌雙位數,咁多年嚟未見過」,歸咎「係內外受敵,冇諗到本地消費都咁差」。
鄭偉雄口中的「咁多年嚟未見過」,應是真心話,因他正職是奢侈品品牌企業董事,而奢侈品牌則正正是逾10年來、受惠於訪港內地旅客激增的得益者之一。至於「冇諗到本地消費都咁差」,各大自由行受惠零售商應反思,是否由於為迎合內地人口味,已背棄了香港消費者,導致雪上加霜。
經濟高潮過後必有低谷,但因內地旅客自由行「爆旺」拖高租金、從而被迫結業老店,是不會回來的。
密西比